在家裡人來之前,他得攢點銀子,至少能讓家裡人吃飯找個住的地方。
李氏陪著沈清晨來山莊轉的時候,就看到了在山腳下有一個茶水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看就是一家子,有老有少。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劉二牛的家裡人來投奔他,男丁能幹活的都在山上幹活,老人孩子就在山腳下搭了個窩棚住著,賣點茶水。
畢竟這裡現在幾乎都成人才市場了,一文錢隨便喝的熱水,還是有人喝的。
就是劉二牛他們要提前挑幾擔子水到這裡,累了點,好歹也算是有了收入了。
“東家,是二老爺同意的,他們每天都把這裡收拾的很乾活,所以就讓他們在這裡了。”負責山腳這裡的管事趕緊的說道。
劉二牛也是白家的熟人,他的家人有六七個都在山莊裡幹活,所以也算是認識的。
沈清晨問:“這樣的拖家帶口的人家多嗎?”
“不少,有好幾個府城聽說都鬧荒災,有大旱,有大水的,反正是實在待不了了,知道咱們這裡長年有活幹,管吃管喝,就來投奔了。”山莊的人多,所以這樣的事兒也被不少的人傳著說出來。
劉二牛家裡也遭了災,過來這裡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但凡有能活命的法子,也沒有人願意拖家帶口的背井離鄉的。
李氏嘆息:“都是苦命人啊!”
看向沈清晨的眼神越加疼愛。
要不是這個丫頭,他們沈家也有可能是這樣的下場。
這時候劉家的老太太知道這是東家,也過來問候。
沈清晨就道:“老太太,要是有便宜的房子你們願意租或者是買下來住嗎?”
劉張氏道:“東家,要是便宜的我們能負擔得起的,肯定是願意的,不瞞您說,咱們打算在這裡安家了,比各地還賺呢!”
在家裡種地,一年從年頭忙到年尾,也就是稍微能攢點餓不死人的糧食。
再多就沒有了。
可是在這裡不一樣,只說這個中秋,老頭帶著幾個兒子孫子在山上幹活發的福利,就夠一家人吃個飽的。
再加上他們娘們幾個在這裡賣茶水的錢,絕對比在老家裡更有賺頭。
至少一家子每天都能吃的飽飽的。
這在老家裡,是連過年的時候也不敢想的美事。
沈清晨招了招手,讓幾個小廝去打聽。
結果打聽回來的訊息就是,如果真有能住一大家子的地方,很多人都打算把家裡人叫來。
沈清晨心裡就有了譜了。
晚上,白景從衙門裡回來吃飯。
就被這婆媳倆你一句我一句的說的有些懵。
“蓋房子?賣房子?”
“嗯啊,夫君你覺得怎麼樣?”沈清晨雙眸明亮,只要是有好法子賺銀子,她就高興。
白景:“你是有身子的人了,別折騰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