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在罵誰?當然是渤海國君大欽茂。
今天進宮的時候,大欽茂很興奮告訴他,說是扶桑軍隊的俘虜已經押送回來了,沒想到俘虜這麼多!扶余大都督真是當世名將啊。
既然安火奴是渤海國扶余府的大都督,那麼安火奴自然也是渤海國的大將,如此名將,自然需要得到朝廷的封賞的,並且還要委以重任。
這就是個藉口而已,而實際上大欽茂是想,把安火奴調回來,專門守護中京。
在李耕看來,這不是大傻叉是什麼?
把有能力的將領都留在身邊,誰去征戰討伐敵人?目前戰局順利,忠義軍的目的本就是要收復上京的,將扶桑軍隊趕出去,最好時能夠往北方趕,這時候把主要大將調回來幹啥?
就是為了能夠包圍君王的安危,這一己之私,完全不顧國家安危的傢伙,李耕對其很鄙視。
但是他現在也不能就此與其翻臉,畢竟現在還不是時候,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就需要將把這個窩囊的渤海君主控制在手裡才行。
所以還需要李耕現在虛以委蛇才行,所以大欽茂提出要求,李耕則是笑著提到:“我主大王,安火奴將軍在外正在討伐扶桑逆軍,這是逼他們北上的最好的時機,安將軍回來了,那麼前線有誰能夠領軍啊?”
“這個麼……?”大欽茂也猶豫了,他並非是真的傻,不過這段時間他實在是有四處逃難,有點怕了,總覺得自己所在的地方不安全。
李耕說道:“這樣吧,咱們先看看局勢發展,如果扶桑逆軍在我軍威逼之下退出上京,北上或者他走,安將軍則可以專門回來保護大王,如果他們仍然滯留在上京,那麼還需要我軍再北進,收復上京,那時候大王可回到上京,這豈不是兩全其美?”
“如能收復上京,那倒是很好的,但安大都督……李愛卿,你有把握麼?扶桑軍雖然敗了,但他們據說有兩路大軍,人數不少啊。”
“大王,您覺得扶桑逆軍與黑水靺鞨這兩方哪個厲害些?”
大欽茂有點遲疑,片刻道:“這個不好判斷,即便是雙方相遇恐怕也是在伯仲之間。”
李耕上前說道:“如果我們逼的雙方激化矛盾,相互爭鬥起來,那不是更妙嗎?”
大欽茂頓時展顏興奮的笑了出來:“哈哈,那就是太好了,如此豈不是一舉就滅掉了我渤海兩大強敵了。”
“對啊,微臣的作戰計劃,您也看到了,現在軍隊正在北面要完成這樣的計劃,令他們雙方鷸蚌相爭,我們漁翁得利,還需要一些時日的。”
“既如此,這北面的戰局就依照李愛卿的計劃行事吧,期望安大都督再創勝蹟,替我們渤海建立不世戰功!”
回來之後,李耕尋思,渤海國君這個傢伙懦弱多變,恐怕過兩天又要變心思,如此看來很多事情要早做準備。
於是一封封密信就被送往了北方前線忠義軍,與此同時大欽茂對於安火奴和忠義軍的獎勵也來了,各種官帽子送出來一堆,因為他現在也沒錢,允許忠義軍收取沿呼汗河北上所有城鎮的賦稅充作軍資。
這可是大肆搜刮的機會啊,但是忠義軍早就有計劃的,他們不但是需要一些錢財,他們需要更多的東西,尤其是渤海國內的各種工匠還有人才。
相比起金銀財寶來,工匠和人才才是忠義軍更看重的東西,而他們所在的地方可是渤海國最富裕的地區,被稱為魚米之鄉,糧食更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