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兩軍相距不過是兩裡多路,但實際距離上誰也說不清楚,完全用目力來看,對方的身影很小,除了那些到處招展的旗子。
圖魯的懷裡藏著一個寶貝,老圖家算是幾代就在遼東的農戶了,他的奶奶還是漢人,所以他們家算是混血家庭。
圖魯的爺爺算是契丹漢人,血統上雖然仍然是契丹人,但是習慣上卻習慣種地了,但是到了圖魯這一代,遼東亂的很,圖魯加入了渤海軍隊混口飯吃。
他服役的地方就是扶余城,因為家就在扶余城附近。
他也是因為年紀小,是第一批投降的渤海軍人,隨後經歷了戰俘營勞工營的轉換,圖魯算是徹底的認可了忠義軍。
這些人似乎並非是在戰場上那麼窮兇極惡,而是挺有人情味的,作為軍人上陣殺敵,對待敵人兇狠似乎是應該的。
最後勞工營解散,出了很多人無依無靠的繼續加入勞工營幹活之外,有些人願意回家轉成農戶,因為忠義軍給他們分地,並且免兩年的稅。
圖魯回家了,但是他在軍隊呆慣了,自己還真的不願意種地,加上這個年紀他還真的沒學到任何手藝,看著是沒用的。
正好忠義軍招兵,思前想後之下,圖魯決定去參加忠義軍,在軍隊中自己還算能夠做點事情,在家裡反而受人白眼。
現在的圖魯已經算是一名忠義軍中合格的戰士了,比起其他人來,他也是老兵了。
作為一名弓弩兵,他的弩箭射飛常準,而腰裡的戰刀更是能夠耍的虎虎生風,作為伍長,手底下五個兄弟對他都很佩服。
圖魯懷裡藏著的好東西不是什麼新鮮東西,那就是幾顆大蒜,這東西可是遼東這裡人飲食當中很重要的一樣東西。
很多遼東人不管是漢人,悉人,還是高句麗人,突厥人契丹人,基本上都很喜愛吃大蒜。
不管是吃肉還是吃菜,最喜歡的就是就著大蒜吃,這東西在冬季很多人都會儲存,有些人每餐必不可少。
圖魯家吃飯要是沒有大蒜,那等於是缺少很重要的滋味,它不但能夠解毒通氣,消食化淤,還能發汗提神,尤其是人們喜歡生吃果蔬的時候,陪著大蒜吃才舒服。
忠義軍的伙食中對這樣的配菜並不是必需品,有時候他們經常性的發雞蛋也沒有大蒜這東西,主要是軍隊伙食注重的是補充能量,伙食中的菜譜那可是由軍師李耕親自定下來的。
吃不到大蒜,圖魯自然很難受,但軍隊並不禁止吃大蒜,他還是搞了不少,不過這吃大蒜,口中的臭味很大,很多人會嫌棄,圖魯就是偷偷的吃。
剛才去吃飯,他回來的時候又朝炊事人員要了兩顆大蒜塞進了懷裡。
“這眼看著要打仗了,吃到了肚子,人會感到疲倦,到時候來一顆大蒜,人立刻就精神了,真的聽我的沒錯。”
回來之後,圖魯把懷裡的大蒜髮給了手下的兄弟,大蒜是很辛辣的,這一點每個人都清楚,於是每個人都領了一瓣,扔進嘴裡!隨後腦門就冒汗了,人果然變得非常精神。
效果這麼好,頓時周圍計程車兵就全都管他要,兩顆大蒜哪經得起分,很快就分光了!又有人跑去找人家要,但就這時候,就聽著飛騎傳令!
“一級作戰狀態!全部歸位。”
這場仗真的要開打了,而忠義軍這邊計程車兵,卻沒一個人感到緊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