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提到了海船的事情,卻是他正在做的事情,而白泉禮也正在代表四海通決定與他搞合作。
但是造海船費時費力,這一點他們兩個都很清楚,所以李耕才會告訴白泉禮,此事不用著急,先做一些準備工作。
造海船,做海外貿易,只是李耕計劃中不太重要的一環,但是考慮到遼東豐富的木材資源,如果不提前佈局,幾年之後很可能會耽誤自己下一步的計劃。
如果這位柴家的二公子真的在琉球是個大人物,那麼琉球本土之上自然會有造海船的工匠,那麼這就與自己心裡面的期望更近了。
對於李耕的問題,柴君武並未立刻就回答他,而是微微的點了點頭,隨後詢問李耕現在所需的海船是什麼形制,或者按照中原本地造船的說法,是要造多少料的大船?
“料!”其實就是木料,就如同後世的立方類似,你造多少料的船,則說明了這艘船多大。
一般的江河湖泊行駛的小船或者稍大的一點的花船龍船不過是幾百料到上千料而已!
但是大型的樓船卻是最少三千以上,但這種船隻求穩不求速,抵禦風浪的能力太差,所以出海的海船是不會採用的。
而在海上行駛的海船,一般都在五百料以上,這是小型的商船,上千料的大船一般人可造不起。
如果是上萬料的大型船恐怕只能是大型戰船!按照唐代征伐扶桑百濟之時所造的大型戰船,大致上都是八九千料的大船。
如果考慮到海上風浪的威脅,唐代最大的戰船恐怕能夠達到五萬料!
後世的戰船大致上也是借鑑了唐代的設計,明代鄭和時期的大海船就有過十萬料的記錄,上下五層甲板的面積甚至可以跑馬。
這時期人們因為對大海之上風浪的恐懼,一般在造海船的時候大致上都是求穩的,對於速度則取決於風帆,所以風帆有專門的工匠進行縫製製作。
而李耕再是考慮後世那種比較成熟的艦首尖銳的風帆帆船,也就是西洋帆船的樣子,他需要的是速度。
但是有些事情,欲速則不達,暫時來說,還不變過於那麼激進,,沒準後面自己的系統會給自己這樣的快船。
所以李耕給出的答案就是要大,海船大的目的在於船艙之內的空間,這對於運送貨物比較重要。
大船有大船的風險,小船有小船的好處,一般的海運之時,貨主商家是不會要求滿倉裝貨的,這是避免一旦出事,所有的貨物都沉入大海那就血本無歸了。
所以柴雲柴君武也善意的給出了提醒。
而李耕的答覆是,目前所針對的貿易物件是扶桑百濟,從地理位置上,每一年的前半年是最為平安的,到了夏秋和冬季,才是這一面海域風急浪高,那是因為有颱風暴風所致。
所以每年下半年則不用跑這樣的海域,只向遼東等地運送貨物即可,沿著海岸線,即便是遇到壞天氣也不至於造成海船傾覆。
柴君武一看,原來這一切人家全都考慮在內,那麼自己也該給出答覆了!
“琉球的首裡府碼頭就有大船,但卻不知道你能否滿意,他們也是可以跑扶桑航線的,如果不滿意,琉球國的工匠倒是有些造船的經驗,也是能夠招募的。
“進入冬季之後,洋流會有向北向東的流向,那些海船能否出海?”
“應該可以出海,且我聽說扶桑島國之內有幾處不凍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