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禮可是從自己年輕的時候就加入了商行做夥計的,一路摸爬滾打年近三十才獲得提拔專門做北方貿易的商路。
要知道在大唐中原腹地所有的商路都還算是安全的,每年幾十條商路之上,需要鏢局護送的沒有多少。
但是北方卻不一樣,以往很多有經驗的商隊領隊和管事,在中原腹地都可以很輕鬆的運送無貨的形式,在北方那絕對都需要找鏢行甚至軍隊護送才行。
被派往北方的商路管事領隊,這是一件風險很大的工作,很多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但是白泉禮還是毅然的接受了下來,在整個龐大商行系統內,自己既沒有根基也沒有後臺,如果在這樣的事情上還要退縮,以後恐怕真的難有出頭之日了。
而且,每一年年關的時候,商行給各方的勢力鏢行乃至軍方送禮的財貨那麼多,卻捨不得在北方的商路之上多投點資,那也就預示著商行真的對那裡不太重視。
而之前的徐大富費了很大的努力,才在武安郡通往北面的商路上找到了唐軍方面的線路,卻在後面被迫放棄了。
徐大富也最後託了關係調回了江南總部,不過他最大的功績則是聯合忠義軍的李耕,並且簽了協議,與他們合作走北方的商路,並且還可以共同承擔風險,主要是徐大富看中了忠義軍的烈酒。
但他並不看好了這趟生意,並且在之後很快就走了!而接替他的就是白泉禮。
這一趟北方商路之行,白泉禮親自押送,但卻驚心動魄,經歷了草海上的狼群和馬匪之後,白泉禮對於忠義軍乃至李耕這個人則是更有信心了。
這之後忠義軍拿下了興城,四海通的商行在白泉禮的操作下逐漸慢慢的個跟著佔了極大的便宜。
目前來看,他們不但壟斷了遼東這裡通往半島海邊的商貿通道,還建立遼東與中原內地的廣泛商路,與忠義軍的合作也更加深入。
短短几年的時間,四海通商行與忠義軍合作,就在興城建立最為龐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貨棧倉庫,貨源覆蓋了半個遼東地區,更實在渤海國暢通無阻。
白泉禮為此也開始在商行內部飛黃騰達,位置越來越高!他可以算是抓住了機會的那個人了。
但這一切都是與忠義軍密不可分的,所以每年白泉禮都要花費極大的精力專門與忠義軍這邊搞關係,雙方的合作仍然很融洽,與李耕之間的個人關係也不錯。
但是現在白泉禮有些更深的想法,這需要忠義軍的配合,甚至他知道其實這都需要李耕的點頭。
在說明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李耕卻反問了他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忠義軍暫時不會放開自己的鍊鐵方面商品的限制,讓其向中原地區流通?
白泉禮大致上是明白了,但是他還是做出不懂的樣子,向李耕虛心求教。
李耕喝了一口茶之後,慢慢的跟他說道:“我們的政策說白了都很簡單直白,這個行那個不行,不廢話,那麼行就是行,不行就不行,但是在中原,在大唐境內,情況卻是不一樣的。”
“大唐的朝廷到目前為止一直都在嚴格控制鹽鐵的官方買賣!你應該很清楚的。”
李耕看著白泉禮道:“白老闆,你應該很清楚,這些年來從遼東前往中原地區的商路,這些情況是很普遍的,有的地方管的松,手下鬆一鬆,你的日子也好過,但有的地方確實一直都很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