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朝廷上下,之前曾經還是對他們能夠招安忠義軍這隻奇怪的武裝部隊很是自豪,很是驕傲了一段時間的。
甚至還當做一件慶典,在新羅過派來的使臣面前炫耀過,可是他們國王還有幾個老臣還是對於忠義軍這支隊伍很是憂慮,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有可能在養虎為患。
不不管怎麼說吧,在很多主和派的人看來,扶余城的危機解決了,西北邊陲還有了屏障,對於契丹的威脅驟減。
原來扶余城那算是渤海國的重鎮,所駐紮的軍隊也算是戰鬥力最強大的,雖然那後來軍力不濟,有所減少!
可是在相對較弱的忠義軍面前卻是如此不堪一擊!扶余城丟失等同於一記重拳,將整個渤海國的朝廷在昏昏欲睡中打醒了!
扶余城忠義軍的招安,再次讓渤海國的朝廷上下洋洋自得起來。
所以這一次面對著黑水靺鞨的進犯,主和派決定再次出手,他們覺得能夠使用招撫的方式,便能將黑水靺鞨的人輕易的擺平。
主戰派的人大多數也都是當年跟隨大武藝的老臣,大姓的王族當中,真的是沒有什麼人才,但這些老臣仍然都在扶植他們各自的王孫!
眼看著黑水靺鞨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危及到了渤海國的根基,在幾次覲見了大欽茂之後,還是偷偷的在調集兵馬,甚至有人想到要想向東海島國上的那個扶桑國借兵。
調集兵馬只為了在寧州失利之後,防範黑水靺鞨繼續南下威脅東平府,同時有何是為了保護上京!
如果上京不保,渤海國的朝廷只能向西躲到西京鴨淥府去!由中京顯德福負責阻擊黑水靺鞨。
幾天之後,朝廷派出了禮部尚書率領的使團北上寧州,要與黑水靺鞨談判。
畢竟這一次是黑水靺鞨首先發起進攻的,這與原先雙方的曾經和解協議不符,但是渤海朝廷能夠拿出來的籌碼並不多。
這場危機爆發的時間正是遼東最熱的時間,因為大旱,整個遼東都處於一種悶熱當中。
渤海國的十幾個府郡都是河流密集的地帶,還有湖泊的存在,他們並不缺水!但是北部草原卻處於乾旱當中。
在遙遠的西北方向上,大批的草原部落也在南遷!契丹人更是蠢蠢欲動。
渤海朝廷與黑水靺鞨的談判一開始就不順利,對於渤海朝廷的詰問,黑水靺鞨顯示怒斥了談判使者團,渤海國與黑水靺鞨之間的仇怨很深,這些年來一直都是打壓驅逐,那有什麼好相與?
他們的要求也很簡單,黑水靺鞨這一次一定要佔據懷遠和安遠兩府之地,並且黑水靺鞨的部落遙有此進入興安嶺之內。
如果渤海國不同意,那就決不罷休,達州雖然被渤海國奪了回去,但是那個達州已經毀了,黑水靺鞨根本不在乎。
他們要的是整個懷遠府!至於安遠府這邊,其實大部分地方現在都已經是黑水靺鞨的地盤,現在還沒打寧州,那是在等寧州投降。
談判使團提出可以給與他麼一些好處,但不要佔據州府等地,這一次湧進來這麼多的部落,渤海朝廷未來沒法控制。
你說你們算不算渤海國的百姓居民?如果算,那麼未來朝廷官府還需要登記,將來發生災禍的時候朝廷官府也還需要賑濟救災,這些人不可能不救的。
所以做事不要那麼絕,一定要相互上讓步,這的確是談判的方式,但是黑水靺鞨對此卻是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