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倒是想說到做到,但是他不能就在地上給安火奴畫什麼城池規劃,他還是先帶著安火奴一起勘查地形再說。
再跑了兩天之後,他才坐下來,按照實際的情況在紙上開始了畫圖規劃。
當然這也是之初步的規劃,主要是讓安火奴看的,否則安火奴心裡沒底,他沒底氣,回去之後在參議團就沒法幫著李耕說話。
城池畫在紙上,大致上分成了五邊形,原來本是四邊形的通用形狀,但是因為地市的原因,結果內陷了一邊,於是變成了五邊的形狀。
這個樣子很不美觀,所以李耕有修改了幾次,大致上改的美觀一些,各邊都對稱一些。
“這是內城?用來幹什麼的?”
安火奴看著紙上的圖畫,有點不太明白!李耕給他解釋,解釋了一下。
內城主要用來保護重要的機構,比如糧倉,官署,軍械庫,還有願意住在內城的人,但內城的建設需要在外城建設之前動工。
外城的規劃也基本上接近完成,李耕在圖上也畫了出來,大致上也不是規整的樣子,整體上呈多邊形。
其實這個時候的城池建築,並非完全都是四邊形的,慢慢的古人們動了理由地形和地勢來建造城池。
所以很多城池的樣子也並非是四方形,更多的的則是呈現一種長條形!
但是因為長安城的存在,中原地區的城池建築大多仍然採用那種坐北朝南的正方形樣子。
安火奴對於城池建築並不熟悉,他也不懂,但之前的地勢勘查他跟著李耕去看了,所以城池的樣子在哪裡變化的樣子他是明白的,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
除了內城的建築這個五角星的樣子,他看著實在有點彆扭。
“我看還是把他們寫傢伙們,全都叫過來吧,或者我們回去跟他們討論,你不是計劃好了麼?”安火奴說道。
李耕長長出了口氣道:“安大哥啊,我先跟你把這裡新城的規劃做了,跟你討論也是一樣的,下個月咱們都要回去開會的,到時候新城計劃就要跟他們所有人攤開了。”
安火奴點頭道:“那也行,不過這也沒幾天了,五月底還行,六月份恐怕天也熱不起來,今年的雨水少,通往這邊的新路還沒鋪過來,一切都要時間。”
“是啊……!一切都要時間。”李耕嘆了口氣,感覺時間上真的有點不夠用。
幾天之後,李耕與安火奴一起回到扶余城,兩個月一次會議是參議團定下來的,所有忠義軍的高層參議團成員都要回來開會。
都督府的參議團其實就是忠義軍的決策機構,李耕和安火奴都是成員之一,現在大都督回來了!會議就正式開始了。
忠義軍目前掌控的地盤,除了扶余府之外,延伸到興城那邊也只是一城三鎮,以為內形成所在的地方還屬於大唐的的勢力範圍,所以忠義軍做事很低調,不招惹唐軍。
屬地之內的民眾自由流動都是被允許的,百姓們自己決定去哪裡,覺得哪裡好就去哪裡忠義軍不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