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城在春天到了春末之際,四周這個田地的莊稼長勢正好,風一吹正在抽穗的莊稼左右搖晃,令人看得很有滿足感。
幾年的作物大多數都是胡麥,這可不是忠義軍這邊強烈推薦的,而是所有種地的農戶們自己的選擇。
對比去年的莊稼作物的收成情況,選擇胡麥作為作物的首選了!
加上忠義軍在今年開春的時候,在市場上提供了大量的便宜的胡麥種子,所以這樣的選擇就是當然的結果了。
胡麥其實就是後世的的小麥,當然作物基因也是經過了很多的最佳化的改造了,後世吃的小麥比起當初的胡麥自然是產量更高,營養更豐富了。
但是在唐代,胡麥的產量就足夠高了,至於營養考慮,這時候的人哪裡懂得這麼多,產量夠高能夠讓人吃飽肚子就足夠了。
現在過了農忙的時候,因為去年的水渠挖的好,加上冬天的還整修過,主渠那邊都是石塊和磚頭鋪成的水道,水量很大。
此時的農戶們只需注意一下病蟲害和處理雜草就行了!站在田埂上,很多人看著自己的莊稼都感到一種滿足的辛福感。
然後他們就看到向東的大路之上,戰馬嘶鳴,蹄聲如雷的響起,大批的騎兵快速的疾馳而去!掀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健馬如飛再次形成了一股龍捲風,這支騎兵隊伍前進的方向正是扶余城!
“他們也去扶余城了!聽說他們剛回來,不知道在哪裡收穫了戰果,之前有大批的繳獲送進城哪。”
抹了把汗,另一個人說道:“看來啊,這個扶余城也快是我們的了,如此強悍的騎兵,比起那些草原部落的勇士都厲害。”
對方扶著鋤頭把子,也在搖頭讚歎道:“的確厲害,渤海國的扶余之地,恐怕就這樣被搶到手了,我覺得這事不簡單啊。”
所謂的渤海扶余之地正是以為扶州和扶余城而命名的,這裡雖然是渤海國的西垂,但卻並不受重視,因為這裡物產不豐富,還是山區!只有北部平原之地還算不錯,但那裡是水患區,一直以來沒多少人。
扶余城是唐代的稱呼,這個古城在後世其實就是四平市,而它的東北方向的那一片水患平原,後來則是擁有了一座更大的城市——長春。
整個扶余府的範圍之內,後是著名的遼源煤礦,以及伊通鐵礦!這都是李耕非常看重的地方。
現在的忠義軍騎兵已經穿過扶余城向東而去!他們的目標是長白山南嶺之下的位置,這裡應該是伊通河和飲馬河從山上發源的地方!但卻因山脈的遮擋有從顯德府中京那邊想通的道路。
要說此地應該是一處險路!但是穿過了這一片地區向西,那則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地域了。
按照中京守備調出來的人馬來算,大概也就兩三天之內就會抵達扶余城下!
李耕的騎兵從扶余城南方穿過,根本都不與西北方向的安火奴軍隊相見,直接去攔截的就是這一萬多的顯德府的兵馬。
因為他們本就是兩條路,為了抓緊時間,李耕覺得真沒有必要非要先匯合安火奴他們。
平原地區,是非常利於騎兵作戰的,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騎兵如此賓士過來就是要打一個突然襲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