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深溝之內的膠泥往下挖也是黑色的,但是土質細膩,的確是可以燒製不錯的陶器。
但是要燒製城磚,可就不那麼簡單了,這個材料還是需要刷選,首先就是要找沙子,燒磚真的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沙子才可以的。
沙土的比例還有一點比較重要,那就是傻子的質量問題,按理說應該是河沙比較合適,其次是海沙。
但這樣的沙子原料實在是比較遙遠,只能在土層當中慢慢尋找,好在大深溝之下,膠泥之下的沙土層似乎還能用。
燒製城磚還算馬馬虎虎的,中原地區很早就開始燒製磚頭,但因為燃料的問題,只能燒出來灰撲撲的青磚,這種磚最早還都是墓磚。
說白就是修建墓室所用的,很多人嫌棄不吉利,大多建造房子都不願意使用,大戶人家的磚石都是特定燒成的,還多用石料和木料,普通百姓只能用泥胚了。
建造房屋和建築的材料是一直都在發展的,宏大的建築大多會使用石料,但是中原的確還是喜歡使用木料的,真正大量應用磚頭來建房子,只能是到了宋代,沒有幾個錢還真造不了磚瓦房。
大深溝的窯廠是李耕吩咐搬過來的,並且由此多建造了幾座,因為燃料火煤的一應用,這裡燒製的磚頭暗紅色,形制不但大,還非常堅硬!
窯廠的建造當初破費功夫,因為普通的窯爐裡面耐火磚根本不過關,燒不了多久就塌了。
窯廠的工匠聽從了李耕的建議,用新燒製的磚頭再次搭建窯爐,然後再進行燒製,如此這般幾次下來才獲得了不錯的耐火磚。
城磚的燒製完全是忠義軍提供火煤的,而且下的訂單很大,很快就在大深溝這裡冒出來好幾個窯廠,一同燒製城磚。
有了城磚,興城的城牆建造就好辦了,恐怕在年底之前就能將東面的城牆完全建造完成,城牆高度起碼要超過十七丈十八丈高!
雖然不可能與長安那樣的雄城一樣四五十丈高,但在遼東也算不錯了!畢竟這是忠義軍的第一座城池。
對於燒造城磚的問題還好說,但是李耕的計劃中,這個水泥的燒製就有點難度了。
首先他面臨著石灰石的難題,因為周邊實在是沒有發現什麼大量的石灰礦!這個石灰在興城的存量不多,還需要透過商行從被的地方運來。
其他的原料中,黏土也就是膠泥有了,鐵礦砂,基本上使用鐵礦石砸碎了就能用,火煤,加上一定量的矽化沙土。
這就再次遇到了沙子不足的問題,看來也只能使用比較原始的辦法了。
現代工業化中矽酸鹽水泥的配比比例要求比較高,高質量的水泥生產,不但是重度汙染和重度能源消耗的產業,不使用土辦法,恐怕李耕根本承受不起。
石灰石在未來的鋼鐵冶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大唐目前對石灰石礦的應用還只侷限在消毒還有一些修仙的方士煉丹所用,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它的真正用途。
可是石灰石對於李耕可是非同小可的重要!好在在長白山脈,原來的大小興安嶺,石灰石礦藏不少,但是需要尋找,
天氣一天冷似一天,遼東地區真正的寒冬也正式到來了,當風雪第一次出現的之後,天氣出現了幾天奇怪的清朗之日。
陽光將積雪全都化掉了,但是弄得滿地泥濘,興城城主這邊組織了人員打掃街道,冬天的興城六天主要街道上,店鋪仍舊很多,來往的商人絡繹不絕。
酒樓還青樓的生意一直維持著紅火的樣子,就連一些新開的飯館生意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