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對撞是有一種頗為恢弘的景觀的,假如有上萬的騎兵飛馳而過,馬鳴咴咴,蹄聲陣陣,戰刀如雪,煞氣如雲!
尤其是騎兵對決,雙方都想要將對方斬於馬下,但是這不僅僅是氣勢就能決定的,其中的戰術戰法最為關鍵。
大唐鐵騎目前威震關內外,最為出名的不是他們的玄甲軍,而是他們總結出來的一整套戰術戰法。
雙方騎兵越衝越近,忠義軍的騎手將身體伏低,手上擎著的卻是尖銳的長矛!之前追趕步兵的時候所用的唐刀早就收了起來。
這就是唐門的戰法!薛剛可是真個八經的唐軍馬軍指揮室,手下最多的時候帶過八千多的騎兵,他最明白騎兵在唐軍之中的地位和戰術方式。
在大唐軍神李靖所著的衛公兵法當中,騎兵總是作為最後掃尾的力量,一般都是處於軍陣的兩翼,在陣型抗壓之後,陣中的弓手拋射箭雨,清理道路,被稱為跳蕩的刀盾兵為騎兵清理兩翼慘雨,騎兵就會最後出擊。
並且在玄甲軍建立之後,唐軍的武器配備也發生了變化,唐刀和長矛互為主次,衝鋒時候則是一寸長一寸強,搶先一步在快速賓士當中刺中對手。
而在掃蕩步兵的時候,則是使用唐刀揮砍,往往能將敵人徹底打垮,並且一路追趕徹底殲滅。
薛剛是這支精兵的主要訓練者,李耕不好說三道四,但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將其寫在操典之內,給薛剛卻看,如果薛剛認可,那麼就會加在訓練當中。
現在可是檢驗薛剛這段時間訓練結果的時候了!
雙方的騎兵就這麼相撞了,勢道非常的猛烈,人體紛紛落馬!這個過程很熱血,但也很短促,雙方的戰馬飛馳而過,立刻就見了分曉。
扶余城的軍隊得到了訊息,興城這裡有很厲害的騎兵,但是他們也透過各種渠道大聽的很清楚,知道這隻騎兵並不多隻有一千多人。
所有的擔心就被放下了,為了對付對方的騎兵,他們組建自己的騎兵,並且是放在戰爭的最後面,這兩千多人的騎兵就是要對付對方騎兵的後手。
事實證明,真正的戰爭並非是人數決定,而是在展現戰術戰法和戰鬥意志。
忠義軍的騎兵不多,但是如果換個角度去看,就會發現,他們在衝鋒的時候有著極為蒸汽的陣型!
這個陣型則是一個箭頭的樣子,最前端的衝鋒之人,兩側騎手對前面同伴的保護非常嚴密!並且這種保護更加強了箭頭的鋒利程度。
一千五百多人形成的三個大型的箭頭,彼此呼應著,擋者披靡!
隨後騎兵的戰術再次變化,箭頭轉彎,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後面的騎兵補上位置,最終變成了一個圓形,一個不斷旋轉的圓形!
這是李耕交給薛剛的,自己對於騎兵戰法的一種構想,被他稱為“磨盤戰術!”
這個戰術的特點就是將自己的騎兵隊形打造成一個圓形,不但互相保護的非常全面,但是對於更多的人數的敵人卻是透過不斷旋轉的方式磨掉對方的有生力量。
每一個騎手將手中的長矛對著前面的敵人一刺而過,一刺之後不去管他,繼續向前,敵人的死活不論,自由後面的同伴為他補刀。
這種騎兵戰法的雛形階段,就是從小範圍的騎兵訓練當中開始的,薛剛在短時間之內將人員組成了三個小磨盤,已經是不容易了。
可是現在小磨盤變成了大磨盤了!他的磨礪之下,經歷了第一次衝鋒掉頭的敵人騎兵則是立刻變得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