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態度都在聽到對方的姓名之後,變得恭敬起來。
李耕很熱情的招待了這位勃律葉明,將他讓到了攤位的主臺之上,並請他喝茶。
勃律葉明告訴了李耕自己的漢名,他叫“李顯孝”
為什麼執著於取一個李姓的漢名,這是當時契丹貴族的習慣,當初的李盡忠父親,就是因為歸順了大唐被賜姓為“李”
這對於契丹人來說,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自然很多人都仿效,當然李姓所代表的身份地位絕對不一般,能夠獲得李姓,還是需要透過大唐朝廷在遼東的都護府上報朝廷,由皇帝批准才行。
那麼說這個李顯孝自然是獲得了大唐皇室批准的準姓之人!相當於大唐的王室,屬於一般人眼中的王爺。
就像是後來高句麗被滅,國內王族盡數投降,大唐朝廷對這些人賜姓為“高!”那麼高姓也算是一種比較高貴的姓氏,以至於渤海國現在的國王也自稱高姓。
勃律葉明,就是這位李顯孝的漢話說得很好,這是整個遼東的確各民族比較流行的,漢話的普及也不錯,但卻只侷限於貴族能會,一般的百姓卻是不會的。
李顯孝與李定國之間的確是存在親戚關係,這位李定國目前駐紮在臨橫府,屬於大唐安東都護府的一個重要城鎮。
臨橫府後來是遼國的上京,這是後話。
兩人閒聊,雖然李耕很奇怪,像李顯孝這樣的身份地位,怎麼會跑到了東邊來,還是跟隨著遊牧的部落在流浪?
當然他也沒問,此人看中了自己的烈酒,顯然是個好酒之人,於是言談當中說一些關於烈酒的話題。
說這些事情,李耕自然是信手拈來,當時流行的各種美酒當中,蜀地的劍南燒鍋比較出名,但那也不是什麼烈酒。
其次則是由西域傳來的各種美酒,比如都知道的葡萄美酒,因為其顏色如血,一段時間很是有豪俠之士覺得,飲酒如同飲血!大有縱橫豪邁之感。
加上那時候大唐著重經營西域之地,很多人由此投筆從戎假如唐軍,就是為了去西域邊關體會這樣豪邁的生活。
隨著國事日隆,大唐完全控制了西域地區,可從東北兩線對當時的吐蕃王國形成壓迫之勢,吐蕃王國也不得以向大唐稱臣歸降。
但是吐蕃人釀造的一種青稞酒還是不錯的,也算是一種烈酒。
李顯孝對這些自然是第一次聽說,不由得對李耕的博聞很是欽佩。
兩人相談甚歡,而李耕也從李顯孝的口中得知,原來勃律部落最早還是跟縱橫北國的鮮卑民族有關!鮮卑後來被滅,大多數鮮卑貴族都進入了中原。
但還好是有一些向白山黑水的祖先發源之地退卻,慢慢形成了現在的其他民族,勃律氏也就是其中之一。
北方很多少數民族大多數可能就是這樣來的,從最早的匈奴,到後來的突厥,分支紛雜,時而聚攏時而分散,興盛的時候縱橫萬里,落敗的時候散入散沙。
但卻始終對於南邊的中原王朝構成直接的威脅,不論是週末的春秋戰國還是秦漢時期,心在則是到了大唐。
好在大唐的武力強大,基本上打服了這些北方民族,但後面哪?一旦中原動亂,強盛的王朝衰落,北方這些遊牧民族就會再次做大,直接威脅中原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