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怎麼說呢?
好像感覺朱雀人都挺哈瓜【傻】。
毒了亦春秋都快兩年了,人還好好的,竟然還沒人換個招術。
對此,連侍衛一/大牛同志都感覺神奇。
他把小碟裡最後一個煎卷一口搞定,連吸溜著手指邊問:“大人,您說他們是除了下毒這招外,就想不出其它的招了嗎?”
這麼一想還真是,以前沒注意,現在回想下,那些人可不就整天的只知道下毒下毒嘛,和他們大人在已國的經歷一比,那些朱雀人瞅著都眉清目秀了不少。
聽到這話的祈寶兒一口水果差點沒噴出來,只知道下毒?
只下毒這一招就夠用了好不好?
要不是那倆侍衛體質特殊··
這特麼還真是個奇葩組合。
不過,,
體質特殊的倆侍衛?
姓yi?
哪個yi?
是這個亦,還是易?
或是說,這人壓根不姓yi,是名中有個yi?
這些巧合,讓祈寶兒想起了一個人——易辰風。
易辰風出身於京城易家,易家的老祖宗也是與啟明帝一塊打江山的肱骨之臣,不過他與啟明帝的其它手下不同,他並沒參與任何的戰事,而是出資。
簡白說,就是啟明帝當初能嗷嗷叫的到處打而不用擔心糧草問題,全是因為易家。
且易家非常的聰明,他們的老祖宗在啟明帝登基稱帝之後並沒領任何的勳爵封賞,而是舉家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京城到了南方一個叫花城的地方生活。
啟明帝不是個沒良心的帝王,沒有杯酒釋兵權的想法,對一塊打天下的手下個個都很大方且都顧到了他們的後代,在這點上,可以說啟明帝是難能可貴的名君。
但,啟明帝心無芥蒂信任大家,可並不意味著他的子孫後代們也一樣不是?
這世間啊,最可怕的便是帝王心。
況且,易家是功勞很大,細說下易家的功勞甚至是要超過啟明帝手下其它的任何人;可,易家在眾人眼中是並未參與任何一次做戰,並沒有任何的戰功可言。
開國功勳那功勞大小基本講的都是打下了哪,又打下了誰,為皇上搶了多少地方,擋了多少的敵人。
易家這樣在背後默默付出的,也許一代人會記得,可二代三代後就未必了。
若是易家這時和大家一塊的領功領勳,彼時,也許易家的後輩要面對的不僅是帝王的清理,還有周圍眾人的排擠。
這些事將來不定會真的發生,但易家老祖宗是生意人,做事向來習慣的未雨綢繆,進,是眼前的榮光,而退,也未必真的可惜。
果然如他所想,與其它人的領功領勳入朝為大臣相比,易家老祖宗這默默無聞的離開,反而更讓啟明帝掛念在心,易家老祖宗去逝時,啟明帝更是放下朝中一切事務的連夜騎著快馬奔往花城,只為見易家老祖宗的最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