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尼爾王應該就是和這位妃子那什麼什麼的時候突然暴一斃,這死法不說是一個國王了,就尋常男子來說都著實不體面;
不管是因為前尼爾王的死需要個負責人,還是要想法子隱瞞住前尼爾王這不光彩的死法,這位妃子都——必死。
前尼爾王沒定下繼承人,雖說大王子是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可問題是其它的王子公主同樣有,這可不就都起了心思嘛。
“當時巧合的是,大王子奉了前尼爾王的旨意出去賑災,並不在京中。”
祈寶兒:“……”
好傢伙,這可是亂得那個一個理所當然,天時地利。
“大王子在外聲譽高,尼爾國的朝臣眾多也是屬意他,因而其它的王子公主雖說是在時間上佔了優勢,但也沒能趁機拿下王位。”
等到大王子趕回來,局勢就更加的交織住。
一是朝臣們舉旗不定。
部分是堅定的覺得/得按規矩辦事,也就是傳嫡傳長,大王子是最應該的繼承人;
部分是曾經屬意大王子但因為大王子沒有被正式傳位而不再繼續堅定的,也就是牆頭草;
部分是本就是其它王子與公主的人或是趁大王子不在京那期間被收一買的;
還有小部分保持中立。
總之,局勢亂了。
大王子還是失了先機的沒法得到大部分朝臣支援的繼位。
二是其它的王子公主們敢去奪權的多少都有些底氣,比如早已發展了勢力,比如母族強大等等,沒有被正式賦予繼承權,又母族相對弱小了些的大王子,便是有部分的朝臣堅定的站在他這邊也還不夠。
更慘的是,前面不是說是大王子去賑災了嘛,尼爾國那年受的可不是小災而是大災,貫穿了將近尼爾國大半個國一家的多河暴發大洪水,尼爾國總共佔地面積約六十萬平方公里,其中有將近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地方受災。
沿河城市被整個淹沒到連個屋頂都看不到的就有足足五座,死亡人數達到了近四十萬人,受災人數將近有二百萬。
而那時,整個尼爾國總人口才不到五百萬。
可以想想這受災面積之大,所牽涉之廣。
十幾個王子公主鬥著鬥著就發現,好傢伙,再鬥下去他們尼爾國得滅了。
然後嘛,不知是哪位王子想出了一招,這種情況下咱也甭管什麼繼承不繼承了,各自劃分個地方先救災再說,等災情的事情過去,依著他們功績再來決定誰是下任尼爾王。
當然,這只是表面理由。
潛藏意思,那就是別都湊京城鬥來鬥去的一時分不出勝負,索性的先各自劃地而制,都是自家兄弟姐妹,怎麼分尼爾國依舊是尼爾國,至於將來的尼爾王會是誰,那就各憑本事。
可別他們只顧自己斗的時候來個外敵入侵,就依著他們現今尼爾國的形勢,可以說是沒什麼抵抗能力。
何況災民一多就容易逼得災民造一反,現在還沒有不代表將來不會有。
能一塊鬥還能勢均力敵的,都不是傻子,於是尼爾國雖還是個整體的尼爾國,但內裡則不再是一個統/一的政一權。
這局勢,一直保持了將近二十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