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其一。
其二則是,儷城的知府早已被胡含所收買,曾有人逃往儷城過,但結果卻是死狀可恐的被人抬著送了回來。
本就很難能活著走到,走到了也未必日子就比現在好,再有眼前這活生生的震懾···
昔城的百姓們,怕了。
還有一點就是,和昔城的特殊性也有關係;
按著最初,昔城其實並不是讓老百姓居住的城池,你說要是讓老百姓居住,那也不會是個離著邊關這麼近的一馬平川之地,雖說三面環山,可山它都矮,有和沒,在攻守這塊來說差別並不大。
昔城的最初建立,做為駐守東關大軍的營地而建,也就是說,這裡最初是軍一營。
但這兒離著那些高峰實在是太遠,要注意高峰的上的動靜委實不便,所以駐軍又在離高峰近的地方建了其它的營地,然後逐漸的那邊的營地越發壯大,守關軍也都轉移到了那邊營地去。
但昔城也並未空置下來,許多軍屬被留在了生活相對舒適些的昔城;後來又設立了屯所,再後來這兒成了犯一罪之人的流放之地。
經歷了數千年後,昔城這從一個小軍一營成了座大城池,裡面的人許多是曾經罪名的後代,一部分是分不清哪個朝代的軍屬,一部分是沒自由的屯戶,一部分是新來的罪民。
換句話說,除了現今還有家人在軍中的那部分軍屬外,其它的昔城居民都是屬於地位比較低下,甚至是沒地位的人。
所以他們更加懼怕朝廷,對胡含的壓迫也更據承受力。
本來在良知府來前他們就活著如‘行屍走禸’,左不過是再繼續‘行屍走禸’的活下去而以。
還是那個原因,東面邊關太過安全,從來都沒有受到過朝廷的重視,在麒麟國以上的所有朝廷。
在李棕澤那時期,尼爾關雖然由嶽老將軍的女婿在鎮守,但也不過才不到五千士兵,換位一想,嶽老將軍在那時候將女兒女婿放在尼爾關這的寓意不言而喻。
前朝初期因大地動而讓尼爾關這出現了個大峽谷道,可因峽谷道內危險難行,同樣的沒受到朝廷的重視,都沒人認為山對面的尼爾國人會從那麼艱險的峽谷道過來。
所以當年鎮守在尼爾關那兒的將士雖然人數上比之前朝略有增加,可也僅萬人而以。
而誰也不知道,尼爾國發生了全國性的大災難——瘟一疫,尼爾國那時並沒有醫這職業存在,他們只信奉他們的神明,平素裡要是生病,,呃,尼爾國人那時也並沒有‘病’這說法,人要是不舒服,那都是被邪靈給詛咒了,得請神使來驅邪。
活下來的就是驅邪成功,活不下來的那便是被邪靈給帶走了。
所以尼爾國遇到瘟一疫時是完全的沒有招架之力,短短不到三年就成了全/國/性的災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