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因為主子你氣壓都靜如萬年之龜一樣把能縮的全縮起來的小椰子,立馬咧嘴笑著上前幾步,這題目他會。
“回王爺話,的確是有這麼個回事;最近京中都傳遍了,有對夫婦鬧到了永昌候府門口,說是永昌候世子的生父生母。”
祈寶兒聽到這就樂了,“我要沒記錯,永昌候世子本就是剛認回來沒多久的吧?”
永昌候府在京中那是屬於非常低調的一個候府,可往候府的前身去看,人那身份說來卻是高貴得不得了。
現任永昌候寧不韋,那可是皇上嫡親的表舅公。
永昌候府的前身是承恩公府,這‘承恩’二字一出大夥兒就明白了,是這家裡有姑娘進了宮,且還是國母。
事實也著實如此,今上爺爺的元配皇后,就出自於寧家。
那時寧家本是將門之家,和忠義伯府一門一樣,一家子都擱在軍中待著,戰功無數,卻也是如忠義伯一樣的人丁調離。
啟孝帝的一身功夫算是寧承恩公一手所教,啟孝帝與寧承恩公的幼女也是青梅竹馬一塊長大。
似乎一切都很自然的,啟孝帝在登上帝位後便立了承恩公的幼女為後。
而寧父成了承恩公後不久,寧家竟是主動上交了兵一權,承恩公更是在參加了帝后的婚禮後就再沒離京。
啟孝帝的一生只有一位皇后,雖元配皇后沒有陪他多少年,啟孝帝的一生中後宮妃嬪人數比先帝那是隻多不少,可皇后之位,在元配皇后病逝後就一直空著。
現今與寧皇后一塊同葬於帝王陵寢中的那位賢仁皇后,是先帝追封的。
在先帝登基後,承恩公府請旨自降成了伯府,‘承恩’二字自然也不能再用。
不過先帝感念寧家一門忠義之士,且寧家人是真的識相,就是在做啟孝帝岳父時也是跟避世一樣的從來沒給啟孝帝惹過事,反而是啟孝帝有事他這岳父都會出來相幫,所以先帝特賜了寧家‘永昌’二字,可以說是給足了寧家面子和底氣。
綜上總總,寧家就運算元孫後代都低調行事,永昌候府在京中也一直處於隱身般的狀態中,可京城裡卻是沒人敢隨意輕視永昌候府的。
正因此,祈寶兒聽到這個關乎於永昌候的瓜才會感覺震驚。
誰這麼大膽啊,竟然敢假裝永昌候的兒子?
小·瓜田裡的猹·椰子:“永昌候一生只鍾愛一妻,無妾室無通房,更是無外室。”
“只無奈永昌候夫人幼時曾不幸在大冬天裡落過水,身上粘染了寒氣而子嗣艱難,一直到永昌候都已經四十有五,永昌候夫人那時也已三十出頭,他們倆才好不容易的懷上/了孩子。”
這可是寶貝疙瘩呀,永昌候夫婦倆自是珍而重之。
“各府中都有那麼一兩個操心的玩藝兒,永昌候府也一樣;永昌候先帝可是賜了世襲之恩,永昌候若是一直無子,便只能從兄弟或是族中人那過繼一個過來繼承爵位。”
當年的寧承恩公那可是個精明人,他上一交了兵一權後雖說是如避了世,可他避的是朝中的事,轉身便讓其長子去經了商。
人就是這樣,如果寧承恩公一直握著兵一權不放,啟孝帝沒準就會對他心生忌憚從而背不住哪天就會對寧家出手;可承恩公這麼‘識相’的女兒剛當上皇后他就上一交了兵一權,只為了讓他安心,為了女兒在宮裡能不為難。
啟孝帝一生僅只一後,甭管他花不花心渣不渣,這位皇后在他心中的地位都是不一樣的。
又添了愛屋及烏的情誼,寧家的行商路上,便有了啟孝帝為他們保駕護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