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帝與君氏間,說來沒有大矛盾;但要說關係多好吧,那也沒有。
君氏那時已經佔據了大半個南面,連前朝的京城那時都已被君氏收入囊中,雖說君氏那時在南面還沒稱帝稱王,可在南面他們也已經與帝王無二。
啟明帝一統天下是從西和北先開始,然後才一路東上,最後才是南下。
原因嘛,說簡單也簡單,西面和北面那時候都窮,地不適合種糧,礦啥的有被發現,可也因為技術問題基本都沒開始開採,老百姓過的日子基本就屬於活著就好。
這不,打那邊比較容易,因為士兵的實力一般般,武一器啥的這兩面也屬於比較落後的地方;啟明帝自個的自傳中就親手書寫過,當年他親自帶兵攻打西面和北面時,還碰到拿著棍子和石頭嗷嗷叫著往前衝計程車兵。
可東南兩面就不同了,尤其是南面,水源豐富地廣物博,百姓不說是都吃得好住的好,起碼著捱餓的不多,那裡的將士們就更是,真正的吃飽喝足著那時啥時候都能保持著最強戰鬥力。
所以,啟明帝將南面放在了最後來打。
沒曾想君氏很是識實務,壓根不用啟明帝去打,在啟明帝收復了東面大部分地方後,君氏便已派了人來與啟明帝和談。
至於談了什麼條件這類,連史書中都沒有記載留下,啟明帝留下的自傳中也沒有一字半詞。
世人只知道,啟明帝收復南面沒費一兵一卒,君氏不要名不要利的自願隱退。
麒麟國一統之後的那些姓君的王爺和伯候這些,可與當年在南面佔據了一方的君氏無關,,,呃,也不能說無關,同樣是從那族裡出來的,不過都是跟隨著啟明帝一塊打江山的族人,而並非一統之後啟明帝對族人的加封。
換句話來說,君氏一族說是與啟明帝為首的麒麟國皇室一族,說是同族,但其實他們早已經管不到這頭上來。
君宸淵:“啟明帝還在世時,雙方甚至都從未有過往來,一直到聖祖【君宸淵太爺爺輩】時期,兩邊才有了些許的往來。”
祈寶兒了悟,啟明帝當年指定是和君氏一族裡的其它人有啥並不美麗的摩擦,甚至可以說是有仇;所以同族歸同族,可啟明帝已經不承認他們了。
至於後面雙方間有了往來這點,從眼前這位這冷淡的態度來看,與君氏一族有往來的也不會是啟明帝一脈的後代,而是曾經跟著啟明帝一同打江山的那些君氏族人。
這麼一尋思,那寧王一脈···
啟明帝時期同族被封王的,沒一個是封的世襲王,經歷了這麼三百多年下來,有些後代爭氣的好歹還留著候爺位,那些後代不爭氣的,早已經沒了爵位成了平民。
像寧王端王瑞王這幾位,他們的老祖宗不是啟明帝本尊,也是啟明帝的親兄弟。
就說寧王一脈,他們的祖上,就是啟明帝嫡親弟弟的嫡長子。
這竟然和君氏一族有了往來,且還連爵位傳給誰這點君氏族老都能說了算···
祈寶兒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似乎有點那什麼,可她似乎好像不太適合做啥評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