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知府面帶尷尬,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
雙方都不熟,這種情況下自然不好過多的尋問。
祈寶兒笑了笑起來,意味深長的看了眼莫知府。
“如此,便好。”
-
“爹。”
一箇中年農夫打扮的漢子跑進了客堂,神色擔憂的看著莫知府。
莫知府還保持著祈寶兒等人離開時的坐姿,心中一直在尋思著葉大主事離開時看他的看道眼神。
被長子的叫聲猛然驚醒,他這才發現自個的身子骨都差點沒硬化。
不過做為一個父親,在兒子面前自是要保持住威嚴與體面,身子再不舒服也得撐著。
“你怎麼來了?”
莫開山看老爹終於回神鬆了口氣,“我聽說京城來的人來府上找您,這不是怕您又一個不小心把人給得罪了。”
莫家往上數,那是真真的八輩貧農,從有老祖宗的記載起,就沒一個當一官一的。
莫知府可以說是莫家從無到有創了奇蹟的至高榮耀!
可無奈莫知府這人性子過於的耿直,眼裡又揉不得沙子,官場一路走來那叫一個艱辛,莫家人也因為他到處得罪人壓根就沒得到多少好處。
好在莫知府有貴人相助,他的啟蒙先生,是先帝還是太子時期的太傅大人。
榮老先生志仕後沒有留在京中養老,而是回了老家迴歸了田園,因緣巧合下教過幼時的莫知府一段時間。
弟子那不可能,榮老先生乃是先帝恩師,帝王怎麼可能能有一個民間的師弟?!
所以榮老先生與莫知府之間並無師徒之名。
沒有名,那不過是因為避忌。
這時的人重孝道重師恩,榮老先生教過莫知府,還是免費啟蒙,那就是再生父母。
莫知府雖後來入了私塾不再受榮老先生教誨,可一直都沒停止對榮老先生的孝順。
他出身於貧農,家境可以說能吃飽都不容易,能上私塾那都是全村人集所有之力在供著他,自是拿不出什麼好東西孝敬榮老先生。
一把菜,一隻野味;鎮上抄書掙了點銅板買幾塊軟呼的糕點給先生送去;等等等等。
瞅著不起眼,甚至是寒酸到可憐。
可就是這份赤子之心,讓榮老先生對這個自己人生中教過的最後一個,但時間並不久的學生也不是全然沒有感情。
在莫知府年僅十六就得中秀才後,榮老先生將其介紹給了除先帝外他的其它學生們。
這是榮老先生在為莫知府鋪路,沒師兄弟之名,但有著他這介紹,就是他本人變相的告訴大家,在他心裡,他已經承認莫知府是他的弟子。
不求其它人會幫到莫知府什麼,但求個將來莫知府有難時,師兄們不會一個個都袖手旁觀,甚至是落井下石。
也正是因此,莫知府就這種不僅沒任何家勢可靠,家族還是‘累贅’的人,能坐到知府的位置,並且與元司長他們對持了這麼久沒贏但也沒倒。
因為他的背後,有著一群的‘師兄’。
每次在他極難時,總會有一兩個師兄連面都不露的出手相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