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期倉庫都是放那閒著,那些富商都挺仁義,將其借了出來。
周文珣和閔知府倆倒是一直都沒想過將港口的倉庫拿來安置災民。
一來富戶們不是很樂意,他們只是借倉庫出來,又不是白送不要了,將來還得收回來繼續當倉庫呢,災民們要是把地裡整得髒兮兮或是破壞都咋整?
二來嘛,港口的倉庫就是全加起來也安排不下幾十萬的災民,且港口的位置比較敏一感,離著宜城的一個儲糧倉很近,若是被災民們知道儲糧倉的所在···
兩頭頭相商之後,決定了將城南騰出來安置災民的決定。
城南的百姓們也樂意,不僅冬天能住暖呼呼的地方,官府借了他們的房子還給租金呢,要求也就是別把倉庫弄髒弄壞,這不難辦。
宜城別看城南的地方挺大房子不少,人卻並不多,也就幾千號人,幾個有地龍的倉庫都不用太擠就全安排下了。
騰出來的整片城南區域,二三十萬的災民擠一擠同樣能安置得下,完美。
“城南那兒的房子都破,有好些都是不能遮風擋雨的地兒,連城的百姓還好些,他們家裡能帶的都帶上了,可邊城那邊的百姓是真啥都沒有,特寒的東西,就只有官府給發的棉衣和被子,那些棉衣和被子官府自個還拿不出來太多,都只能一戶領一套。”
“還有著白鶴國的災民,奴婢瞅了眼,老太爺您是沒瞧見,都沒人樣了。”
“他們一路到邊城太難了,地動除了地裂開,還有些地方原本沒山竟然突然的就出現了一座大山,他們本來地動下啥都沒了,一路過來還那麼難,到了邊城後,又好些人都染了病。”
秋雨沒敢講得太過仔細,怕驚著祈老頭。
可祈老頭自個本身就經過逃災的人,又哪能不明白災民的苦。
聽著就難受,眼都紅了,“我聽乖乖走前提過,邊城那兒本身就缺糧缺藥。”
秋雨也是心裡堵得慌的點頭,“奴婢沒敢問王爺,不過無影軍裡們聊天時奴婢聽了一耳。”
“邊城知府不仁,和邊城裡的富商及邊城軍中的幾個副將都有勾一結,貪一墨了不少朝廷下發下去給邊城的糧。”
“邊城的百姓自個都是飢一頓飽一頓,邊城軍裡也沒剩下多少糧。”
“王爺到邊城時,邊城軍裡的糧都只能再撐個一兩天了,如果王爺再慢幾天到,就是邊城軍他們自個,都沒糧吃了。”
就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還得給城外的白鶴國災民施糨,最起碼著一天得面施一次,否則災民一準兒暴一動。
祈老頭怒得一拍桌子,“這些該死的畜一生。”
逃過災的人,最是恨這種變相等於是在要百姓性命的貪一官。
秋雨忙上前去給祈老頭順氣,就怕他氣出個好歹來。
“老太爺息怒,王爺已經處置了那些貪一官,為邊城的老百姓做了主。”
“乖乖做得對,這樣的髒官就該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