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不滿接話:“不只是臉上有光,利更是重。”
就跟主子其實都沒怎麼明著幫過衛將軍/衛將軍卻是能頻頻借到主子的勢一樣,如果他們主子真見了那些人,同樣的他們就也能借到勢。
十二沒好氣的給了他手臂一下,“你這不看得挺明白?那些人你要說惡吧其實也不惡,話說誰沒個自己的小心思啊,他們好歹連邊兩城受了災還都拿出錢財來幫忙,甭管他們本意是為了什麼,起碼著是真幫到了百姓身上不是嗎,也幫了官府的忙。”
說著他就拎著王六跟自己換了位,“行了,你在這護著主子,我去瞅瞅。”
理都明白,就是有時人要鑽了牛角尖吧,他就明白道理,也一時轉不回那個彎。
好在十二能控制住自己,也就是心裡不爽下,是非大局這些他還是知道什麼重要。
對十二的話自也沒有意見,點了點頭還叮囑十二小心些。
“曉得了,放心。”
可王六還是放心早了,十二人剛出來呢,好傢伙,當頭罩臉的就被一捏得硬梆的雪球來了個大比兜。
鼻血瞬間就下來了。
宜城現在的氣候有些異常,往年這時也冷但還好,而現在嘛···
如果有現代化的溼度計去量,以前的宜城最冷時也就零度左右,上下都不超過五度;而現在的宜城,氣溫至少在零下十幾度這樣。
十二的鼻血是一出鼻孔就被凍住了,話說也不是全沒好處,至少不用再仰止血。
一眾待衛看到都嚇了一大跳,這位可是賢王爺身邊的親衛,宰相門前都四品官呢,這位得幾品啦??
呼啦啦立馬跑過來一串的人圍著十二虛寒問暖。
小隊長都不用十二開口了,趕緊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告知。
事兒呢,說來對現在的宜城來說還真不能算是大事。
這幾天來驛館門口等候賢王爺召見的人裡,有些賢王爺發了話後就乖乖回府等著,也有些為顯忠心的天天都裹成一圈的候在門外。
這其中,就有宜城做糧食生意的一位姓昌的員外。
宜城天寒,不適宜種糧,但也不是不能種,有些相對比較耐寒的作物在一年中氣候相對回暖些的時間裡還是能種的,就是產量不是太高。
所以宜城的百姓相對於連邊兩城來說,在糧上並沒有那麼的稀缺,但也不可能會拿出來賣就是,自個都不夠吃呢。
而昌員外做的糧食生意,他手裡的糧都是由外地買進,主要也不是做宜城人的生意,而是連邊兩城。
可現在連城和邊城的百姓都要併入到宜城來了···
原本昌員外並不擔憂,災民落戶一般都不大可能有田地可分,要想有糧吃,要麼買要麼就得自個去開荒。
買嘛,他這生意不等於還跟過去一樣?!
要是開荒,南方開荒都難呢,何況是在這寒冷的北地?!
反正甭管哪種,他的生意頂多受點影響;可要是再一算將糧運送到連城和邊城的費用,那點子影響似乎也不重要。
哪知就在三天前,城內到處都貼上了由閔知府親書,上面不僅蓋著閔知府的知府大印,還蓋著賢王爺大印的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