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啊沒想到,賢王爺她壓根不吃這一套。
閔知府很懂得進退有度四個字的涵義,見此立刻轉開了話題,談及兵部尚書必會去管的邊城軍安排問題。
“賢王爺,邊城軍不能一直如此駐在城門口,不合規矩,百姓也懼怕;
下官認為,邊城與連城現今都已無法居住,不若讓邊城軍暫時駐於宜城。”
雖說白鶴國已經因天災而滅國,可白鶴國的左右後都還有其它的小國在,不可能說邊城那道關卡不再需要士兵駐守。
但人力不可改的是,邊城與連城已經不適宜人類居住,連飲水都沒有的地方,得多狠心的帝王才會讓自己計程車兵駐在那兒?!
所以,閔知府說是提議,其實差不離他所說的就是結果,邊城軍今年八九不離十得更名為宜城軍,依舊駐守邊關,只是駐守的不再是邊城外,而是在宜城外。
對此祈寶兒果然重視,讓十二取出宜城的輿圖開啟鋪於地面,與閔知府一塊商議起邊城軍新駐地的選址問題。
邊城軍原本所駐的位置是個守關的絕佳位置,整個宜城能通往白鶴國的就只邊城這麼一個出口,就跟著三角一樣,只有頂尖處一個出口,左右全是密林或是懸崖深河這些天然的屏障。
但駐於宜城就不同了,宜城位於於三角內地域較闊的位置,如果邊城軍只駐在一個位置,顧得了前就顧不了後,顧得了左便顧不了右。
可如果將邊城軍分散開來,這又大大的削弱了邊城軍的力量,人本來現在剩的兵就不多了,再拆巴一下,這關也甭守了。
簡單來說,就是原本只集中於一點的邊境口,現在成了邊境線,對駐軍人數的需尋大大的增加。
林副將走進營帳抹了下臉,“將軍,賢王爺這次總會允許咱們增兵了吧?”
各地駐軍從來都並不相同。
就拿連城軍來說,因著白鶴國是麒麟國的附屬國,且人家一直都本本分分,委實沒必要浪費太多的人與物耗在邊境上,所以邊城軍原本的總人數上限在三萬。
而東南西北四大軍,總人數上限都在百萬。
沒有一個將軍不喜歡自己麾下計程車兵多,這和有沒有異心沒關係;何況邊城軍在白鶴國災民第一次暴一動時犧牲了不少,酸雨時又犧牲了幾百人,被酸雨腐蝕後沒能得到及時的醫治又沒了一些,現在滿打滿算的,勉勉強強也就湊個二萬的數。
衛將軍縮在火盒旁湊著大掌,“這次要徵兵是肯定的。”
“我猜,咱們今後估計就是駐紮在宜城這兒了;宜城通往各地的路四通八達,和邊城可不一樣,咱們駐地不可能像過去一樣能將大部分兵力集/中於一處,其它地方只要分散開駐紮幾人做為觀睄就行。”
“像外面那周圍的山中,都得駐起小營地來。”
都不用去細數,為將者看過地形便對駐地士兵們的分配心有章程,粗粗一看心中大致就有數什麼是最好的安排,又差不離忍需要多少人。
祈寶兒這邊看過輿圖也是遞給閔知府‘徵兵’二字。
閔知府雖不懂得軍/事上佈局啥的這些,不過他不瞎,瞅著輿圖也能看出宜城是個難守易功之地。
這樣的地方,要想守住,唯一的辦法便是在兵力上強盛。
說到徵軍,現在可不就是個最好的時機嘛。
閔知府狀似為難的看了眼祈寶兒,一臉的‘下官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祈寶兒:“說。”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