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寶兒之所以說先帝對淑妃是除皇后以外最重視的一位妃子並不是隨便瞎扯,眼前這份遺旨上就能證明。
先帝在對於他駕崩之後對後宮妃嬪們的安置問題這點上,不得不稱其一個‘仁德’二字,就是與他的身份有丟丟不附。
遺旨整體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已經侍過寢的妃嬪們的安置,一部分是對還未侍過寢的妃嬪們的安置。
對已侍過寢的妃嬪安置又分為兩部分:所有妃嬪全都先晉位之後,嬪位及嬪位以上留於宮中養老,小儀及小儀之下的送去庵裡為先帝祈福。
值得一提的是,侍過寢的妃嬪們在晉位之後,沒一個位份低於嬪,且人數也不多,加上淑妃才堪堪十六個,和近兩百的總數一比,猛不丁還給人種先帝在這方面還成的錯覺。
當然,前提得先忽略已經翹了的那些妃嬪們。
所有的晉位中,淑妃的位份依舊最高,被晉封為了皇貴太妃,享獨居一宮之權,並且死後能與先帝同葬一室。
於後宮的妃嬪們來說,最後那條才是帝王是否重視與寵愛的彰顯;能與帝王同葬一室的,可從來都只有皇后。
除皇貴太妃外,還有倆貴太妃,四太妃,其它全是太嬪【太妃與四妃與八妃之分,也無召儀婕妤這些,只有從一品皇貴太妃、二品貴太妃、從三品到二品這品級不一的太妃、四品到從三品/品級不一的太嬪】。
說完已侍過寢的,再說說那些從未侍過寢的。
這些又被分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未晉位前已在嬪位的,晉位之後留於宮中養老,還有年過二十五的留於宮中養老;
剩下的另一部分有兩條路,一是先帝從他自個的私庫中撥出了一部分銀子,那些人若是家人還願意接她們回去,或是自個有地方可去,先帝會按著品級的給予她們一筆銀子自由離開;
若是無處可去的,也不需要她們去庵裡祈福什麼了,做了幾十年帝王的人,他自個的私產還是有不少的,就京外獨屬於先帝個人的皇莊就有十好幾個,那些就是未侍過寢又無處可去的妃嬪們的去處。
沒有陪葬,沒有困在庵堂裡孤寂一生,尤其是對那些沒侍過寢還年輕的妃嬪們,無論是家裡還有良心的接回去,還是無處可去的進了皇莊去平凡一生,終歸都是多了一條生路。
對於一個帝王來說,對其死後/後宮妃嬪們這樣的安排,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也未必有來者了。
“皇貴太妃有何交待?”能別再用那憋著啥的眼神看她了不?
咱就不能乾脆些,有啥就說啥嗎?
皇貴太妃也有些不好意思,靦腆的笑了下看著她,“皇,,先帝總是這般仁德,可···也許會好心辦了壞事。”
“嗯?”
哪壞?
皇貴太妃神色悽哀的嘆了口氣,“我們這些被送進宮的女子,不管孃家是勢大還是普通人,身上都揹著重擔。
為了家族,為了家人,或者,僅僅只是為了保住自已的命。
都說一入宮門深似海,進了宮後,我們這一生都會被困在這四方的小天地裡。
笑也只是笑給自已看,哭也只是哭給自已聽。
沒人會在乎我們是歡喜還是悲涼,我們面上是皇上的嬪妃,其實,不過都只是工具而以,又有誰會在乎工具的感受呢?
現在先帝走了,我們這些工具也再沒了可利用的價值,先帝仁德,給了大家一條生路,只是···”
以前哪怕先帝不常步入後宮,起碼著她們這些後宮的妃嬪們還有一線希望能引起先帝的注意,還有一線希望能為家族帶去榮耀,所以家族不會放棄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