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府。
一向下朝後第一站準是吏部的祝尚書,今天頭一次的下朝之後直接回了府。
祝夫人原來陪著祝老夫人用膳,聽到祝尚書回府忙放下筷子匆匆迎了出來。
“老爺,您今兒怎麼這般早就回來了?”
這話,純內宅婦人一般是不敢問的,但祝夫人並非一般的內宅婦人,她出身於慶王府,郡主之尊,府上無論是內宅最頂頭的祝老夫人,還是最出息的祝尚書,都多少會給她些面子。
只是今天的祝尚書看著她也沒了好臉色,回有回答她,而是語帶不虞的問道:“二弟呢?是不是又在母親那兒胡說八道?”
外界所猜的祝家心大,事實也著實如此,只是吧,對祝尚書來說著著實實有些冤。
祝尚書能被皇上所重用,還是皇上委以重任擺在手握百官前途這般關鍵位置的人,他豈能真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
有句話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得修已身,再是齊家,最後你才能治國平天下。
這話可是一點兒沒錯。
祝尚書啊,就是吃虧在了齊家這上面。
祈寶兒一個兵部尚書那麼忙,祝尚書這個吏部尚書只會比她更忙,於是,便忽視了對家裡人的管理。
而祝尚書吃虧也吃在身為吏部尚書這點上,這可是個動個嘴就能讓底下的人可能連個官位都消失的位置,在外再多事關祝家的傳言,又哪個敢拿到祝尚書的面前去說?
好傢伙,這不就誰都沒瞞,就偏偏把祝尚書一個人給瞞住了嘛。
所以祝尚書今早被皇上給訓得那叫一個懵,完全沒反應過來一向信重他的皇上為何無事生非的將他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斥責了一頓。
祝尚書對皇上的忠心那不用說,鐵瓷著。
更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堅定擁護者。
所以,他從來沒有以懷疑的態度對過皇上,皇上動怒自然不會是皇上的問題,只能是惹皇上生氣的人有問題,也就是他自個本人。
可心中無論怎麼尋思,也沒想出自個是哪裡犯了錯。
祝尚書非一般,立馬兩手一塊抓:一邊派人去查吏部,查是否底下有人揹著他做了什麼違一法的事;另一邊派人去查祝家,查會不會是祝家的其它人做了什麼惹到了皇上。
這一查可不得了了,先不說吏部內,單說祝家……
原本幾個祝家女要進宮選秀他就不同意,只那幾個孩子都並非他所生,不僅爹孃與人家的父母,就是她們自個本人也樂意著,他這個做二伯的,便是不願,也不好多加阻止。
祝尚書從未想過皇上會時日無多,所以,在他心中,他是覺得,你們自個都樂意把孫女/閨女/自己送進宮去陪年邁的皇上,他還說個錘子啊。
這並非祝尚書無大局觀的原因,是和祝尚書與父母兄弟間的關係一般有關。
祝尚書在家排行二,真真是應了那句‘爹愛大兒娘寵幼’這話,排在第二的祝尚書打小就不得父母的關心,大寫的一個‘大哥犯錯他來頂,小弟犯錯他捱揍’。
要不是他自個發奮憑著自身實力被皇上所看重,祝家現在壓根就沒他的地位。
祝家傳至今還是有個子爵之位,祝尚書的大哥剛成一年呢,這子爵之位祝父就已經傳給他了;而祝老三在及冠後,祝家的不少商鋪也由祝老夫人做主的交於他來管。
唯有祝尚書這個排在中間的一位,啥都沒有。
你說就這樣的,和家裡人關係能好得起來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