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等百姓們在城中落腳後,官府的人來一登記,好傢伙,沒幾戶人手裡有吃的。
就如剛才麵攤老闆所說,官府原是沒準備給這些災民佈施,朝廷原也沒這打算。
因為那些‘災民’都並不是災後逃難的災民,而是災前已經提前撤離了災地;都覺他們應該也應當會帶上所有家當,最起碼最重要的糧總會帶上。
也不知該說是這上下之間訊息出了嚴重的誤差,還是有著暫時還未知的其它原因。
等珂州的官一員發現了災民們手裡沒糧後,再去調動官府的存糧來賑災,這時情況就變得是相當的緊急了,因為著近年來麒麟國各地這樣那種的天災,各地方的存糧常會被先呼叫,造成了都沒一個地方的存糧能供應幾萬甚至是十幾二十幾萬人超過半月的口糧。
何況這些災民到底何時能迴歸,這暫時還是個未知數。
珂州只能向朝廷求助。
皇上在百姓生死大事上一向果決,立刻便撥了賑災糧來。
但皇上是誰啊,又怎麼會對這事兒沒有一點懷疑呢?
於是,一道秘旨隨著信鴿傳到了祈寶兒手裡。
祈寶兒這會兒出現在這,一是接朝廷第一批運來的賑災糧;二嘛,就是要將珂州在百姓們在已經提前撤離的前提下竟然還需要賑災糧的真正原因查清。
設下隔音的靈力罩後,祈寶兒才開口道:“糧肯定要接,不過···
你們剛才也聽到老闆所說的話,這裡的官府一直都沒對災民們施過粥,而不是珂州知府奏摺中所說的一直在佈施,糧倉裡的存糧已經不足。”
這點問題很大,讓辰一等人似乎又看到午門前得有人頭落地。
辰二接話道:“朝廷撥下賑災糧前,定是會先下令地方先施粥,繁城此舉很是可疑。”
說他們敢不奉上諭吧,太子和大司馬可是在繁城待了不短的時間;太子殿下雖是先到珂城,可因繁城才是離著龍脈受損之地最近的大城,所以太子只在珂城待了一天後便來到了繁城。
之後半個月,太子都一直在繁城。
而大司馬,則是一直都跟在太子身邊。
龍脈修補之後,太子趕回來處理後續事宜也是趕回的繁城。
繁城的官員只要不是腦子進了汙水的找洗,就不可能敢不聽話的把糧藏起來。
除非,繁城是真的拿不出一點糧來佈施。
那問題又來了,朝廷就算有緊急情況的抽調地方的糧食,也不會將一個地方的存糧都調光,總是會給留下能給當地百姓保命的糧。
簡白說,也就是繁城如果是有二十萬的百姓,按著最低的標準,繁城的官府那兒至少會存有夠二十萬百姓吃一個月的糧,甭管粗糧還是細糧;這是保證一旦萬一的繁城遭災,自救就能保障到繁城百姓至少一個月內沒有糧食短缺的問題,也是留有一個月的時間向朝廷求助。
以上還只是最低的標準,按著尋常,每個城存的糧,都是至少夠當地百姓生存個半年一年的,依當地的收成情況而視。
所以,繁城的糧呢?
至於繁城的富商沒有去佈施這點,倒是可以理解,畢竟災民太多了,都已經超過了地方人口的數量。
在官府沒有施粥的情況下,如果哪個富商敢去佈施,還有著官府對搗亂災民的無奈,這和送上門去被搶又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