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想到什麼,祈寶兒眉眼彎彎的提議道:“殿下,咱們裝成尋常百姓好不好?”
“好。”他也有此意。
兩人說做就做,先回莊子換了身尋常百姓的衣服,祈寶兒又用靈力將兩人的容貌都做了一翻修改,面板變黑變糙,臉上多的斑點和皺紋,連露出來的手都是又糙又幹。
猛一看上去,和尋常一直在勞累的農戶人家沒什麼兩樣。
兩個並沒驚動莊裡的其它人,裝扮了一翻後便閃身躍牆離開。
今兒辦親事的那村子離著莊子並不遠,不到半個時兩人就來到了村子裡。
一抱著個盆的阿婆拉開屋門看到走來的倆陌生人,她好奇的看了兩人一眼便特熱情的迎了過來。
“你們是阿牛家的親戚吧?是來喝喜酒的嗎?”
君宸淵對於百姓這般的熱情態度有些接受不能,沒經歷過,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好在祈寶兒好歹在村裡生活過幾年,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她將她爺平日裡與村民們來往的那一套照搬了過來。
同樣特熱情的迎了過去,“阿婆,我和我哥是路過這裡,本來是準備進京的,我哥記錯了路,給拐到這兒來了。
阿婆您知道進京往哪條路走嗎?”
阿婆聽到是走錯路的人也沒意外,他們的村子雖然不在官道上,可卻是在兩條官道的中間位置,而且,再往東走那邊是開陽鎮,從開陽鎮往京的方向叉開了兩條道路,一條是往京的官道,另一條就得感謝對面莊子的主人祈尚書了,是她出了銀子修了條直通向莊子的道,那條道正好從他們的村子然路過。
因此,常有進京的人會走錯了道繞到他們這來。
阿婆依舊熱情不改,指了進京了路告訴他們,“你們出村後順著那條道一直往南走就行。”
祈寶兒露出絲尷尬的神色來,問道:“阿婆,我和我哥走了一路,肚子餓了,我們能向您買點吃的嗎?”
“咳,買啥呀買,你們要是不介意,我帶你們喝喜酒去。”
頓了下,阿婆似乎怕他們誤會的解釋道:“不是阿婆不樂意請你們吃飯,今兒我們村裡有喜事,我們村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誰家辦喜事,全村其它人都不開火。”
還有這規矩?
祈寶兒疑惑的看向身邊一直默默無聲的君宸淵,總感覺他似乎知道什麼。
君宸淵倒也沒瞞她,小聲道:“他們這村子裡的人祖上都是從四處逃荒過來的人,原本這裡是沒村子的,是那些逃荒過來的人親手建起了這座村子。”
因為姓氏都不同,估計是他們的祖先怕子孫後代之間會生分了,這才有了這個規矩。
祈寶兒一想便也理解,這個村子並不大,總共不到百戶人。
想來,人口也高不到哪去。
現在只是這規模,再往祖上去追溯的話,以前逃荒而來在這開荒的人估計也就幾戶或是十來戶,人口數量就更少了。
若是他們不團結起來,被周圍的村民欺負就是很顯然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