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可以說是京城文玩愛好者的聚集地。
定期的鬼市,地下的小型拍賣會更是不勝列舉。
有經濟實力的會在裡面開個古董店,更多的則是各種地攤,這個時候,鋪上一層布,上面或是放著幾個瓷器,銅錢,玉器,木雕,這就是一個攤子了。
京城的冬季冷的牙齒打顫,可是潘家園裡依舊熱鬧非凡,地攤老闆一個個穿著綠色的軍棉襖,圍著圍巾,帶著棉帽子,棉手套,雙腿還一直不停的蹦躂,嘴裡卻還熱情的叫賣著。
純正的京片子,聽得姜沐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前世,這裡幾乎就成了她第二個家,為了討好喜歡古董的爺爺,她跟著老教授學習古董鑑定,修復。
老教授有一個愛好,喜歡撿漏的成就感。
他的教育理念是,一定要多經歷,多上手,才能積累足夠的經驗。
古董這個行當,更多的是靠經驗,而不是靠單純的理論知識。
這樣的叫喊聲實在是太熟悉了,只是周圍的佈置和陳設,還有四周的古董店讓她有些陌生,原來,早先的潘家園竟然是這樣的。
有些熟悉,有些陌生,有些激動,還有些期待。
姜沐直接擠入了人群中。
聞宴的動作更快,一道潘家園他就待不住了,這半學期他不是在學習,就是盯著私人博物館的建設,剩下的時間就耗在古董修復上,像是這麼大的古董交易市場,他太久沒逛了。
看到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氛圍,他哪裡還忍得住!
相比聞宴的急躁,姜沐逛得就隨意多了,一攤子一個攤子走過去,認真的聽著四周的各種聲音。
有講價的,有介紹手裡物件的,還有講這物件的起源的,其中還夾雜著很多英文,這裡的國際友人也是很多。
不過這些國際友人基本上都是在看瓷器,誰讓華夏的英文是china,而china還有瓷器的意思。
這些老外最喜歡的就是瓷器。
不過,不是所有的攤主都聽得懂英文,也不是所有的老外都會講中文,然後潘家園這邊又滋生了一個產業——翻譯。
來回一趟就可以賺個百八十塊的,在89年,這可是一個美差,也是翻譯都非常喜歡的工作。
“5000刀,一分都不能少,您瞧瞧這成色,雞引頸啼鳴,精神氣兒十足!這可是正宗的鬥彩雞缸杯,是明朝皇帝專用的,御用酒杯,絕對的古董!”
攤主豎起大拇指,熱情洋溢的介紹著。
外國男人搖了搖頭,伸出一個巴掌,翻譯小哥立刻會意:“500刀,我們只出500刀!”
攤主那怎麼可能同意?三萬五和三千五相差的不要太多。
“好不容易遇到一隻肥羊,怎麼能不狠狠的宰上一刀?”
姜沐將對方的嘀咕聽得一清二楚,不禁嘴角一抽,果然,潘家園還是那個潘家園,看到這個攤主,才讓她有一種同前世來這裡的感覺。
不管是攤主還是老闆,絕對的一個賽一個的大忽悠。
正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不過,人家老外也不是吃素的,能到華夏做生意,怎麼可能會那麼容易被忽悠?
“5000刀,很划算了,真的!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5000刀能買一個正宗的雞缸杯,這可是難得遇到的大好事!”
攤主繼續遊說。
誰知道,這個時候外國人說道,“得了您嘞!你當我是傻帽嗎?”
攤主:“……中文說得挺溜的,還是地道的京片子。”
姜沐極力忍住笑,就是那雙明亮的杏眼已經彎成了月牙,沒笑出聲,已經是她忍功卓絕了。
周圍已經有客人不厚道的笑出聲來,臨近的攤子的老闆直接拿著一個大茶缸喝著熱水,一邊掐著腰嘲笑,真的是魔音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