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傾盆大雨連續下了一天,把行軍的大路下得非常泥濘,第二天早晨,大路上還是泥漿遍地。
古時的地面不像現代,都是油漆或者石板路,下完雨立刻可以行走。當時的路面只是車馬走得多了,硬軋出的一條土道,晴天時雖然有些車轍礙事,但不耽誤行走,然而,一遇雨天,路面可就和泥了。
騎兵團克服一下,還可勉強前行,只是馬匹辛苦勞累了一些。而後勤部隊趕著過載的大車,卻是很難前行。所以雲龘下令,部隊再休息一天,等路面狀況稍微得到改善,再行趕路。
經過兩宿一天的風幹,路面已經可以通行了。雲龘下令,部隊啟程前進。走了三天,才到達天驕國與高句麗的一片緩沖地帶。
這裡雖不像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克什米爾地區那樣爭議不斷,但是這個能有上萬平方米的鹽堿地帶,卻是兩國雙方,誰也無心爭奪的棄土。這裡既不能種植糧食,又無地形屏障,所以就暫時擱置,成為兩不管的地區。
穿過這裡再向前,就是高句麗仿照秦朝修建的一段長城,名曰山關。雖說規模較之秦朝萬裡長城小了很多,但是卻也橫在兩國邊境之地,形成一道很難逾越的屏障。部隊進攻時,開關便可疾出;防守時據險難攻。特別是天驕國這面如有軍事舉動,守關人員立於山關之上,便可一目瞭然。
這不,雲龘率領的騎兵團剛剛踏入山關前的鹽堿地,山關烽火臺上的烽火就已點燃示警,黑煙滾滾,直沖雲霄,相隔百裡,都可看清。
雲龘引領部隊來到關前兩公裡處下寨,命令查哈熱率領一個中隊600名騎兵,關前叫陣。
隨著一聲炮響,關門大開,從裡面沖出一哨人馬,約莫也在600人左右。領頭的是一個大餅子臉的白麵大漢。這家夥自報是守關的副將李明煕,上來也不囉嗦,手執一把樸刀,策馬就同查哈熱戰在一起。
查哈熱手執的是雲龘曾經使過的大槍,是尚文用緬鋼打造的,堅硬鋒利,較之一般的鐵制武器要勝出許多。因此,查哈熱廝殺之時,根本不躲兵器,一味地硬架硬刺,逼得李明熙叫苦不疊。三招之後,李明熙的樸刀就出現了幾處明顯的豁口。李明熙頓感不妙,攻擊回合之後,掉頭就向關門逃跑。查哈熱大槍一抖,率兵一陣追殺,快到城下之時,山關城樓之上箭弩齊下,逼得查哈熱趕緊引兵後退,脫出弓箭範圍。
查哈熱撥馬在場地上逡巡,讓小兵不停叫罵,把守關將士的祖宗三代一起問候個遍。可是山關上免戰牌高掛,說啥都不予理睬,氣得查哈熱勒馬跳腳,沒有辦法。
雲龘讓人把查哈熱叫回,只留個小隊長在前領兵罵陣,估計守關將士再也不會出來應戰了。他們一定是據險而守,等待大批援兵到來,到時再開關對騎兵團形成碾壓,以優勢兵力取勝。
雲龘這面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早已把金雁派上天空,密切監視長城之裡的動向,並把山關的守衛兵力也已摸清。
山關內約有1000名守軍,全部集中在關內城樓上,兩面烽火臺,每隔3公裡一個,每個烽火臺部署兩名守臺士兵,遇有敵軍來襲,白天點煙,晚上點火示警,一處傳一處,向遠方傳遞。
摸清守關兵力部署後,雲龘就讓金雁向裡縱深50到100公裡範圍,密切關注援軍動向,如有情況,立即通報。
有了空中優勢,敵方的動向便無法隱藏,只要他們有啥舉動,雲龘這邊立即知曉,並能馬上採取針對性策略。這就是資訊戰和情報戰的優勢,就如同己方長了眼睛,而敵方卻是瞎子。不過,這是現代戰爭的理念,卻被雲龘用到了東漢末年,自然是佔盡先機。
直到傍晚,高句麗的援軍都沒有動靜,估計他們接到情報,再組織軍力增援,反應時間絕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加之他們一定以為:有長城據守,不主動出關應戰,幾天之內也不會有什麼閃失。可是他們不知道,對手是自稱神仙的天兵,怎麼會放棄這難得的良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