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楚昊禛不回答,蘇殷勾唇一笑,顯得很是從容:“同樣都是男人,陛下做不到,憑什麼你會覺得攝政王能做到?”
蘇殷不是不相信楚瀾。相反,她很相信楚瀾。相處這麼久,沒有誰比她更清楚楚瀾性子裡的執拗,一旦認定了的事情,輕易不能更改。也許楚昊禛他們拙劣的計謀,並不會傷到他。
可是蘇殷不想冒險。原著中楚瀾因為這一事,兵權被奪,封位被削,直接被投進了大牢,受了幾個月的牢獄之苦,最後更是被判了車裂之刑。雖然在女主的求情之下,悄悄找了個替身代為受刑,真正的楚瀾被秘密放出,進而不知所蹤。
但有了劇情這層關係,蘇殷的心裡其實很慌。
楚昊禛大概是因為蘇殷的話有了動搖,隨手將手中的珠釵還給了蘇殷。顯然是聽進了蘇殷的話,放棄了拿蘇殷威脅楚瀾,打算另尋他計。
可是楚昊禛嘴上還不忘惡狠狠的恐嚇蘇殷道:“你既已入了宮,就是孤的女人了,守好你的本分。”
楚昊禛心裡清楚,他已經納了蘇殷為妃,不管蘇殷在楚瀾的心中佔了多少分量,肯定是將楚瀾得罪了個徹底,如果不能趁此機會扳倒楚瀾,那他以後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蘇殷只是一個籌碼,他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壓在她身上,還需從長計議……
然而,還沒等楚昊禛這邊想出更完善的計劃,邊關與夏國的戰事已經有了新的進展。本來楚瀾遲遲不攻下昭安就是因為楚昊禛的人一直在暗中阻撓,戰場之上,瞬息萬變,錯失了時機,便極有可能全盤皆輸。
在楚昊禛暗中設阻的十幾日中,夏國突然增兵至二十五萬,直達昭安城,而楚瀾此時僅僅只有十萬兵馬,任憑楚瀾用兵如神,在絕對的數量之下,還是吃了敗仗。昭安城外一戰,兵將折損了近七成,所有人退守昭東。
然而終究寡不敵眾,幾日後,朝中的援兵遲遲不來,昭東淪陷。
同時受楚昊禛支使,彈劾攝政王守城不利,故意拖延戰局,疑似通敵的摺子又如同雪花一般飄了過來。
蘇殷在宮裡聽著這些訊息,暗暗覺得心驚。這些都是楚昊禛暗中授意的嗎?為了扳倒楚瀾,故意拖延戰局,不惜犧牲邊關幾城的百姓,更不惜拿他們楚家的江山做棋?
只為斷了楚瀾的前程。
然而更讓蘇殷心驚的是楚瀾身受重傷的訊息。
繼昭東一戰兵敗後,楚瀾率領兵將退守泰州,途中不幸中了敵軍的埋伏,突圍時楚瀾被箭矢射傷,傷重昏迷。
楚瀾昏迷之後,楚昊禛急急調兵遣將,支援邊關,可惜攝政王一倒,派去的幾名大將竟然無一人是那夏國將軍的對手,幾場敗仗下來,昭東一帶的幾座城又被夏國佔了去。夏兵氣勢囂囂,隱隱有南下的趨勢。
至此,楚昊禛也真正急得焦頭爛額。他只是想拖上些時日,待楚瀾認罪,交出手中的兵權,他再另遣將領收復昭安。還可以藉此向朝臣們、乃至天下百姓證明,沒了攝政王,他一樣可以守住瀚天。瀚天人才濟濟,將才無數,少了一個楚瀾,還會有無數個比楚瀾更合適的人選。楚昊禛是這樣想的,他本以為區區夏國不足為懼,卻不成想派去的將領都如此無能。
最後落得了這步田地。
人說攘外必先安內,楚昊禛卻在外敵環伺的情況下,先挑起了內亂,拽住了自己軍隊的後腿,有此結果一點也不奇怪。
朝堂上再也沒有了彈劾攝政王的摺子,每個人都噤若寒蟬一般,祈盼著攝政王傷好起來,將夏國的敵寇打得落花流水。覆巢之下無完卵,這種時刻大家的心情倒是出其的一致。除了心有不甘,氣壓越來越低的楚昊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