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窗之內好像傳來一聲輕笑,又好像沒有,這故弄玄虛的姿態簡直一模一樣,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每宋安時這樣,總是讓他不住的靠近。
面對國師之時,卻繃緊了脊背。
“這本書是年輕之時求道所著遊記,或與世子有益,還請世子不要嫌棄。另外,若是世子見到在下的劣徒,還請世子護佑一二,本座也有好些年未見過那小徒弟了。”
“還請世子幫忙帶個話。”
“就說,為師在京城等她。”
端慧郡敏銳地察覺出兩人的口頭官司,甚至林惠兮和高啟也對視一眼,高啟搖了搖頭,林惠子若有所思地看向馬車和趙修和。
趙修和不欲多做糾纏,甚至有人上趕著幫他解圍,魏王已經忍不住和國師攀談起來,沒有人不知道國師的尊貴之處。
趙修和探尋地看向母親,恰好他母親也正抬頭想要問問剛才的事情,兩個人眼睛對上都沉默了一會,趙修和沒有問剛才端慧郡主在想什麼。
端慧郡主也沒有問題為什麼趙修和會和國師的徒弟扯上關係。
國師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了弟子的事情,比趙修和連上了大半個月的青樓還要令人振奮。
但是趙修和在臨走之前還是忍不住問端慧郡主:“母親,我聽許多人說孫思回當年本來有機會來京城當官的,是父親把他調走的嗎?”
端慧郡主看了趙修和一眼:“你父親是吏部尚書,雖然主理朝中官員的調任考核事宜,但這大周還不是他的一言堂。”
說罷張了張口想和趙修和說什麼,最後像是洩氣沒說。
“修和,為娘小時候在想到底是要平安順遂還是自由隨心,這些年雖然不曾後悔,但也難免遺憾,若是我當年是男兒,或許也如你一樣。”
所以你的事情我不插手,固然我擔心你的安危,但我和你一樣,認為這世上有很多東西都比苟且的活著重要。
送行很熱鬧,但是還真沒什麼人敢聊趙修和這件事,尤其是京城裡永安侯時長帶著自己的三兒子之後。
眾人總是隱隱覺得,天,好像要變了。
但是詭異地三王和趙家又得到了最初的平衡。
不僅京城談論的少,甚至連高啟和林惠兮都能感覺得到,上一次雖然走的是水路,但是路上或是靠岸都會有官員前來相邀。
這一次一路上靜悄悄的,好像大家都不知道有一個大理寺官員從自己的地盤上經過一樣。
不過這也是好事,因為趙修和一行三人走得極快。
相較於他們三人的趕路,宋安時現在則是懶洋洋地跟在一個倉皇的背影后面,看著前面人拿著東西像是做賊一般東張西望,身後還跟著沉默地陳策。
“於半仙,你跑什麼啊,到了雲州地界,我這個後輩不得來給你拜個碼頭。”
聽見聲音,前面逃竄的傢伙更是慌張,恨不得自己聽不見聲音。
喜歡時和歲豐請大家收藏:()時和歲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