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墨,三者一定要做出來,這是王雋定下的短期目標。
紙,雖然卡了一段時間,但王雋想出了辦法,讓託思改進去了。
筆相對容易些,託思早早拿出了樣品,經改進後,王雋覺得能對付著用了。
用久了,品質自然會慢慢提高的。
唯獨墨,王雋以前瞭解甚少,覺得沒什麼頭緒。眼下的想法就是將木炭磨碎,加入適量松香膠結成條狀,成為墨棒。
木炭很容易獲得。現在是做試驗階段,不需要量產,隨便一點木炭就可以。
松香有庫存。
王雋將松香加熱,融化後加入碳末,攪拌均勻,壓入一根小竹杆內。冷卻變硬後,破開竹杆,墨棒就出來了。
但這樣做出來的墨棒,質量很不理想,只能說聊勝於無而已。
首先,這種墨棒寫出來的字不夠黑。
其次,也是最大的問題,在碳的顆粒太大,手一摸,觸手。即使搗得很細很細了,寫在竹板上,用點力一帶,字就糊了。王雋估計寫在紙上也好不了多少。
另外松香也不是理想的膠結材料,它不溶於水,加少了做不成棒,加多了磨成的墨和水的混合程度差。
王雋試了幾種材料,都沒法提高品質。
他幾乎想放棄進一步的研發了,先用木炭墨棒對付著用吧。
一天上午,智聰提出了一個想法:“我看到煮飯的罐底下,經常結著一些漆黑的煙塵,不小心手或者臉沾上了,只要一點點,手上或者臉上就黑得不得了,洗都難洗。可以用這些黑垢試一下嗎?”
託思道:“那些東西輕飄飄的,而且太少,不好收集。”
王雋卻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可以嘗試一下。
“質量好的一根墨棒可以用很久的。收集雖然難,但如果這樣做出來墨棒的品質好,慢慢收集就是。”
無論如何,先試驗一下再說。
說幹就幹。
三人去了廚房,把煮飯的大罐取出翻轉,把面上的黑煙灰輕輕刮進罐裡。灶裡面,其他有煙火去的地方也有許多菸灰,託思都仔細收集了,一共收集到了半碗。
王雋用魚鰾膠結這些菸灰,做成了一根小棒,晾乾一試,效果好極了。
前面的毛病全部沒了。
好吧,高品質的墨棒,這就做成了。
唯一的缺點是菸灰太難採集。
怎麼提高產量,以後再想辦法。
至於平時練書法什麼的,用木炭墨棒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