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琳到來的第二天,醞釀已久的房舍建設終於動工了。這日軍訓結束,吃過早飯後,王雋便帶著英子、美琳和雁舒來到了現場。
這裡已經平整出一大塊空地。
他校準了方向,將房子定位為坐北朝南。
這和英子美琳印象中的位置不符。
王雋道自己做了改進。以前的坐西往東,面朝大海,總平面漂亮,但東西向曬太陽,住著會熱,不舒服。
倆人似懂非懂,當然是聽王雋的了。
接下來是放線。就是把牆所在的中心線位置放出來。
放線絕對是技術活,不是量量尺寸這麼簡單,因為涉及角度、垂著、水平這些概念。王雋前幾天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為了確保兩堵牆能垂直相交,需要有一把直角尺。
直角尺怎麼做?先利用水,把一根木頭放平,然後用線吊住一小塊錐形石頭,這條線就是下面那塊木頭的垂線,依這條線豎立直角的另一條邊,做出來的角尺就是直角尺。
至於丈量長度,當然不能單單用米尺,需要有更長的繩子。
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王雋需要一一加以解決。
由於準備充分,一個上午下來,線便全部放好了。線是用石灰撒在地上畫出來的。
王雋還進行了校準。量一量對角線的長度,如果和勾股定理算出來的長度相符,就說明放的線是垂直的,正確的。
下午開始砌房屋的基礎。
先在房屋的四角砌磚柱。
王雋讓英子喊來建窯的兩名族人,教他們砌柱子。
第一個柱子王雋親自操作做示範,用拌好的石灰砂漿砌築。他一層磚順,一層磚橫這樣砌著,居然也像模像樣。砌到齊腰高的時候便停了下來,去砌另一根磚柱了。
下一根柱子,他讓喊來的人砌。倆人試了試,很快就上了手。當然,要說砌得有多好是沒有的。砂漿的飽滿度不足,砌著砌著就砌歪了,王雋教他們用吊錘校準垂直度,保證不會砌偏。
第二根柱子砌到齊腰高,天就要黑了。王雋讓倆人把各個柱子最底下那一層磚先砌好了。這樣等於將房子所有的角點都定了位,後面做牆的位置就可以從柱子的中心引出來了。明天砌磚柱也省事多了。
次日,兩個族人繼續砌柱子,不用王雋親自動手了,他們把剩下的柱子都砌到了半人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單身的紐古族人都在旁邊平整場地。因為人多,進度比以前快多了。
第三日,王雋做牆的基礎。
因為挖開的土,其土質很好很堅實,王雋直接在土上面用石塊砌牆基。他讓代瑪從俘虜裡面抽調了幾個聽話的人過來打下手,負責攪拌砂漿,搬運石頭。至於砌牆的師傅,依然是昨日的兩個族人。
兩日後,牆基完成,王雋讓砌牆的兩個族人休息。
倆人以為王雋怕累著自己,說自己不用休息的。
“記著,這些新砌的牆,還不結實,馬上在上面築牆,會損壞下面的基礎。等上一兩天,砂漿凝固了,強度才會上來。”王雋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