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俊王和卓玉出了皇宮,在清冷的月色中往回走。兩人一前一後,也不說一句話。俊王似無話可說,卓玉有很多話想說,卻賭氣不說。
終於,回到了卓玉的水榭樓閣,俊王施施然走了進去,並給卓玉倒了杯水,放到她面前,卓玉咬了咬嘴唇,但還是沒有搭理俊王。
俊王輕笑一聲:“怎麼?在生我的氣?”
卓玉回道:“奴婢不敢。只是……我就這麼讓俊王討厭嗎?一直把我向外推,把我向君上推。”說罷,眼圈泛紅。
俊王看著卓玉的俏臉,苦笑一聲,“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卓玉搖頭,“我們離開京師,離開這個是非名利場,回我們的明鏡臺,不好嗎?”
俊王長嘆口氣,“如果在之前,君上不知你的存在,是可以的。但現在,君上知道你的存在,為了你的安全,我不得不這麼做。”
卓玉愣愣地看著俊王,“玉兒不明白。”
俊王收起了摺扇,揹著手緩步走到了窗前,看著彎月沉沉地說道:“你還記得我跟你說過,你們卓家的滅門案吧!”
卓玉一眨不眨地盯著俊王,雙手緊緊攥著拳頭,已經沒有了血色,緩緩點頭,“殿下跟我說,當時我們卓家被判謀反,所以遭到滅門。幸虧殿下及時趕到,並偷梁換柱保下了我的性命。”
俊王眼裡閃著些莫名的滄桑,“是呀!當時先皇還在世,神智卻已經不大清楚。是先皇下令滅的卓家,你可知領命去滅掉卓家的人是誰?”
卓玉面色刷白,指甲已經扣進了肉裡卻渾然不覺,木然地搖搖頭。
俊王長籲了口氣,才繼續說道:“就是當今君上!”
屋子裡死一般的寂靜,卓玉死死攥著的手,啪啪作響,是骨骼都在用勁的聲音,卓玉腦門上一層冷汗,似在拼命自我抵抗著什麼。
過了好久好久,卓玉的手才慢慢松開,臉依然慘白,卻露出一個慘然的微笑:“這些都過去了,不是嗎?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不好嗎?”
俊王轉過頭看著卓玉,眼神更加深沉,繼續說:“可,還有一件事,你不知道。揭露卓家謀反的,也是當今君上!”
俊王沒有給卓玉喘息的機會,繼續說:“當今君上得到先皇滅卓家的旨意後,直奔卓家。我和子青得知此事緊急入宮,在先皇面前百般證明和保證下,先皇撤回了滅卓家的旨意,但,前提是……我能趕得上阻止此事……否則,卓家謀反就此蓋棺定論!”
俊王看著已經毫無血色、如行屍走肉的卓玉說道:“可後來的事你也可以猜到,我沒有來得及阻止!而卓家謀反,就此定論,這是皇家一貫的做法,也是不得已的做法。”
俊王開始向外走去,邊走邊說:“我本無意告訴你這些,但我怕護不了你。既然君上已經知道你的存在,那麼,也只有他能護得住你,不是嗎?!”
說罷,俊王走出了卓玉的水榭樓閣,樓閣裡靜寂得可怕。似過了好久,樓閣裡傳出了琴聲,琴聲裡再沒有了恬適和寧靜。而是不盡的悲傷、怨恨、暴躁和殺意,樓閣外的樹木花草似也躁動不安,狂動不止,魚、蟲、鳥、獸急急奔走,似要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以前的靈動之地……
俊王走出了好遠,回頭看著琴聲傳出的樓閣長嘆口氣:“該來的總會來的,只是,玄音聖手……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次日一早,陽光普照,由於俗子節隔斷了一天的朝會照常舉行。君上虎踞龍盤坐於上首,大殿下,黑壓壓站了諸多大臣。其中,衛相、俊王和清王排在最前列,其他官員按品階大小順序排列。
君上最先提出一個議案:“先皇在世時,一直都有代君巡城的慣例。由君上選一名親信大臣,代替考察各個都城的治理情況。但由於近二十年動蕩不安,此例一直被擱置。現如今動蕩已平,漠北邊城文安太守勁明又重提此事,並申請文安作為代君巡城慣例恢複的第一站。諸位臣工可有異議?”
柳雲聽罷,心中已然有數,代君巡城,就相當於地球上中國明清時期的巡撫大臣。
大殿裡各臣工互相低語了幾句,都紛紛點頭。很快,就有人開始表明立場。
“君上,恢複先皇禮治,這只是個開始,臣複議!”
“君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制,推行官員考核,此法可行,臣複議!”
“君上勵精圖治,現如今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此法利國利民,臣複議!”
……
所有臣工對君上的這一提議都持支援態度。君上壓了壓手,正陽殿大堂又安靜了下來。於是君上繼續說道:“既然眾臣工都同意這一做法,那大家推薦個人,可以代表朕巡城的人選。”
柳雲心中想起了杜英,心道:我還欠她一個漠北之行的承諾,而這次巡城的目的地是漠北的邊城,似乎是個機會,不知道大臣們會不會推舉我呢?
於是柳雲向身後的大臣望去,只見所有大臣都有意無意地看著他……柳雲心道:看來我要夢想成真了,可是,怎麼感覺這麼憋屈呢?我有這麼招人煩嗎?
這時,有一人出列道:“臣有一人選,為人謙遜有禮、膽識過人、聰慧非凡、忠肝義膽、嫉惡如仇……”
柳雲心道:這人也不是我呀!看來是我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