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柴火不僅可以用來燒製草木灰、熬製豬油,還能用來當作窯爐的燃燒材料,平時煮飯燒菜都少不了柴火,還有冬天燒炕也是要用到大量的柴火……算下來,這些柴火完全不夠用啊!
姜曉曉便跟自家孃親商量,在冬天來臨之前,她家可以長期向村民們收購柴火。
姜未自然是同意的。
其實,在收購柴火這件事上,姜曉曉也有自己的小私心。
她作為穿書者,知道原著劇情,今年這個冬天很難熬,也許透過這種方式能讓村民們有意識的大量囤積柴火。
等到冬天暴雪來臨後,村民們也不至於太過難熬。
而且,透過這件事,村民們可以在冬天來臨之前賺到一大筆錢,美美的過個冬,而她家也不用再擔心柴火不夠的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於是,第二天,長期收購柴火的訊息一放出去,村民們又激動了。
原本以為這種好事只有幾天,沒想到姜家竟然長期收購柴火,那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這下,大夥兒上山砍柴的積極性越發高漲了。
一個成年男子上山一趟能挑下來兩捆柴,一天能跑個來回三四趟,一捆柴差不多值十文錢,算下來一天就能賺六七十文錢。
離入冬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賺個兩三兩銀子不成問題!
不到一天時間,姜家收購柴火的事也傳到了鄰村。
鄰村的人坐不住了,也扛了自家的柴火趕來姜家賣。
姜曉曉自然是歡迎的。
這兩文錢一斤的東西,反正也不值啥錢,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姜家院門口不斷有人進進出出,熱鬧得像集市一樣。
家裡的柴火囤積量,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大!
好在她家的柴房建的很大,放個幾萬斤的柴火都不成問題。
就算放不下,院外牆角空置的地方多的是,搭個遮雨的棚子就能堆放柴火。
有了充足的柴火,肥皂作坊的效率又提高了一大截。
一批又一批的肥皂產出,運到第五間水泥房陰乾,等待凝固……
很快,第一批肥皂可以出廠了。
姜未趕了家裡的馬車到肥皂作坊前,安排人手將第一批肥皂搬上馬車,運到鎮上的鋪子裡。
有了第一批肥皂,鎮上的店鋪馬上就能開張了。
姜曉曉也想跟著去鎮上,但她要在家裡負責收購柴火,分不開身,只能等下一次去了。
不過,在收購柴火這事上,即使有春芽的幫忙,她有時候還是很忙不過來。
她年紀太小了,來的人又多,難免會有顧慮不周的地方。
姜曉曉想了想,決定還是要請工來做這事兒。
至於請誰來呢……
姜曉曉原本是打算請趙大嫂的,但想了想,還是算了。
最近趙大嫂因為趙無賴的事大受打擊,心態不佳,收購柴火這事涉及到銀錢,容不得出差錯,還是另找他人吧。
就在這時,劉大剛揹著一捆二十斤重的柴火走進來。
“曉曉,我又上山砍了不少柴下來,你給我算算多少錢。”
姜曉曉下意識地抬頭,卻在劉大剛身後看到了一人。
是趙二狗。
他揹著一捆十斤的柴火,滿臉不好意思地低著頭,似乎不敢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