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這幾個月靠冰淇淋和雪糕生意賺了一千兩的銀子,但蓋房子也花去不少錢,手頭只能勉強湊夠八百兩的銀子,一口氣拿下這家商鋪實在有些困難……
她還在思忖著這筆錢要從哪裡湊,身邊的姜未便從袖子裡摸出那五張一百兩的銀票,然後又從另一隻袖口摸出幾十根金燦燦的金條。
“那就這個價格,立契吧。”
姜曉曉愣了愣,仔細看了兩眼櫃檯上的金條,越看越覺眼熟,隨即才想起,這不是她們先前在山上發現的那個財寶箱裡的金條嗎!
她差點忘了,這財寶箱裡可是有著數不清的金銀珠寶首飾、金條和玉石,隨隨便便拿出幾件,就是一大筆錢財。
掌櫃張著嘴巴,滿臉不可置信地看著櫃檯上的金條,愣了半響才結結巴巴地道:“……好、好,立、立契。”
他手忙腳亂地找出紙筆,開始提筆起草文書。
這個時代買賣房屋或商鋪,都是要先立契,然後經過雙方確定沒問題後才是簽字按手印過戶房屋,最後是去縣衙印契。
立契就是起草一份買賣契約文書,也就是所謂的合同,印契是去縣衙,把合同交上去審批蓋章,並且影印一份儲存留作備案,最後這筆買賣就成了,受到這個時代的律法保護。
一般在京城那樣的大地方,如果買賣雙方想省事,這些程式只要交給牙房就行,他們既是擔保,又是中介,還能代替買賣雙方將契約過戶的文書交予縣衙備案。
永安鎮這種小地方自然是沒有牙房這種東西,簽字按壓完後,他們還得親自去縣衙走一趟才行。
等一行人再次回到茶館的時候,已經臨近申時。
茶館裡的客人已經走光,只剩店小二一人還在樂此不疲地擦桌子,打掃衛生。
掌櫃手裡捏著嶄新的契約書和銀票,一改先前消沉的態度,熱情地領著母女二人去了商鋪後院,一邊介紹道:“這後院我前不久才翻新過,我平時用來當庫房和臨時小住一下,裡面物什傢俱都是半新的,可以直接入住……”
姜曉曉跟在自家孃親身邊,四處看了一下,這後院很寬敞,地面也是鋪了地磚的,屋前還種了幾棵樹,環境不錯。
房屋的門窗都是上了新漆,確實如掌櫃說的一般前不久才剛翻新過。
姜曉曉越看越滿意,愈發覺得這一千兩銀子花的實在太值了。
“……唉,這鋪子跟著我很多年了,要不是有事急著離開,我也不會賤賣這鋪子。”說到最後,掌櫃忍不住哀嘆起來,“對了,茶館裡的夥計姓林,在這裡幹了很多年了,手腳很勤快,你們若是打算開店,不妨留下他來幫忙。”
“好。”姜未點頭應了聲,想來也是對那個姓林的小二頗為滿意。
掌櫃帶人清空茶館離開後,母女二人也準備離開鎮子,回村。
鋪子雖然買下了,但距離正式開業還有段時間,畢竟家裡的肥皂還沒有大批次開始製造。
而且這鋪子還需要裝修一下,鋪子外面的牌匾也要找人換下來,不過這些都要等後面再說了。
鎖好門窗,母女二人剛走出鋪子,面前飛快地駛過一輛馬車,疾行帶起的風掀起了車廂的窗簾。
透過那掀起的窗簾一角,姜曉曉看見了一張熟悉的面容。
她不覺愣了愣,目光追隨著馬車,停在對面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