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陸續續又有不少箱子被抬上來,裡面同樣塞著大量的冰塊。
他忍不住瞧了眼那地窖,疑惑道:“你家這地窖裡到底存了多少冰塊?全部給我了不會虧本麼?”
姜曉曉笑著搖頭:“放心吧,江哥哥,去年冬天玉河村的水還沒枯竭,我娘囤了不少冰塊在地窖裡呢。”
對於江喻問起冰塊的來路,她和娘早就統一好了口供。
江喻一個來自京城的富貴人家少爺,應該不會刨根究底地找村裡的村民求證這事的真實性。
江喻似對那能儲存冰塊的地窖抱著莫大的興許,主動去了地窖。
周掌櫃獨自在外面指揮眾人將裝滿的箱子搬上馬車,用麻繩結結實實綁好。
村裡的路都是泥土路,車軲轆滾在上面一晃一晃的,不綁緊箱子容易栽下去。
周掌櫃就是老媽子性格,操心這操心那,恨不得事事上手親自辦妥,指揮了一會兒就口乾舌燥起來。
姜曉曉便去自家灶房裡端了幾杯茶水出來,放在院子的桌上,一邊揚聲朝周掌櫃喊道:“周伯,過來休息一下,先喝口水潤潤嗓子。”
周掌櫃聞聲便跨步走進院子,一到樹蔭下,微涼的風拂過,吹走了身上的燥熱。
他不由得看了看周圍道:“曉曉你家這兒倒是不錯,有山有水,後院還有片竹林,景色還挺美。”
姜曉曉挺起小胸膛,頗有些自豪地道:“那是自然,等到了秋天,秋陽斜照,層林盡染,漫山遍野的樹葉金燦燦的,那才叫美呢!”
周掌櫃端起茶杯飲了一大口,潤了潤喉間的燥熱,聽到姜曉曉這番話不由得笑道:“曉曉最近在讀什麼書,這般會說話?”
姜曉曉不好意思地抓了抓頭:“剛學完《千字文》和《三字經》……”
她給了個很保守的回答。
周掌櫃卻滿臉驚訝:“你才五歲吧,就已經看完了《千字文》和《三字經》?”
《三字經》和《千字文》雖屬於孩童讀書寫字的啟蒙之書,但大多孩子五歲開始學識字,學個一兩半載都不一定全部學得完。
就連他家少爺,也是學了半年才堪堪學完這兩本書。
“這都是我娘教我的……”姜曉曉不知道這個時代讀書人的文化學歷程度,只能將其歸在姜未的功勞上,“我娘曾經是書香門第,父親是教書先生,我能學的這麼快都是娘教得好。”
她的聲音脆生生的,帶著幾分稚嫩和天真。
周掌櫃卻聽得滿臉震驚:“姜小娘子竟如此厲害!”
鎮上有學堂,老童生教書,教的便是《三字經》和《千字文》,這是每一個走上仕途的學子必須學的兩本書。
他經常在酒樓裡聽到那些學子抱怨讀書學字枯燥乏味難,抱怨先生嚴格死板……
卻不知,這小小的山野之間,竟存在著這樣一位書香門第出身的小娘子。
但轉眼看見面前這院落和破舊的土坯房,周掌櫃便忍不住嘆息道:“你娘這麼有學問的人,竟也落魄至如此,真是世事無常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