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緊急培訓後,眾神殿落成的當天,第一批神職人員成功結業,入駐各神殿。
今後,眾位神職人員,便將負責向信徒佈道,以及主持每天的宗教活動、小型祭祀。
至於大型祭祀,仍然要由歐陽靖這位大地母親的“親兒子”親自主持。
緊抓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物質生産亦未放鬆。
飛速增加的人口,為歐陽靖的領地,提供了足夠的勞動力。
一座座農莊、牧場、礦井、伐木廠、採石場相繼落成。
城外大河下游的工業區中,鋼鐵廠、兵器廠、皮具廠、木器廠、紡織廠、造紙廠、瓷器廠……等等各種工廠,亦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
工業生産如火如荼,農業亦喜獲豐收。有了足夠的糧食以後,歐陽靖再次開始獻祭。
因現在還沒有與異邦進行商業活動,領地上甚至連貨幣都沒有,仍在實行配給制,歐陽靖便以工廠生産出來的富餘工業品——鋼鐵器具、木器、瓷器、絲麻棉布、紙張等等,以及富餘的農業産品作為祭品獻祭,收獲居然也非常不錯,幾次獻祭之後,又收獲了五萬人口。
又過兩月,領地人口,突破三十萬大關。
在甘道夫建議下,歐陽靖開始立文法,制訂律法、制度、官階等等細則。並宣佈定主城名為“華夏城”,領地為“華夏領”。
日後拓展的土地,一律稱之為“華夏領土”。
領地子民,無論種族,人類、牛頭人、半人馬,以及日後可能融合進來的各種其他異種族,一律稱為華夏民族、華夏子民。
所有華夏民族子民,無論種族,律法面前,一律平等,沒有任何區別對待,也不存在任何優待或苛待。
立文法,是立國的前奏。
其實甘道夫已經建議過歐陽靖,讓他立國稱王,進一步加強凝聚力了——甘道夫出身的魔戒世界,擁有一座城、幾萬人,基本上就可以建國稱王。像歐陽靖這種擁有一座大城,一片沃土,三十萬子民的,完全可以稱作一代雄主、強國國王。
然而作為一個中國人,歐陽靖對“國”的概念,與甘道夫截然不同。
僅有一座城、一千多平方公裡領土、三十萬子民,建國稱王實在太勉強、太寒磣了。
怎麼著也得有個百萬人口,十萬土地,數座大城,才好意思勉強稱個小王。
然而話說回來……
打完位面爭奪戰後,boss隊諸人都是要離開這方世界的。那麼華夏的領地、華夏的子民,將來會怎麼樣?
如果歐陽靖立了國,稱了王,這個國家,在他們離開後,又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他的領地,他召喚而來的華夏子民,會不會,在他們離開後,被輪回殿抹去?
一想到這種對華夏子民來說,絕不美好的未來,歐陽靖便陣陣心悸,坐立不安。
他向甘道夫請教。
甘道夫的回答,讓他半是心安,半是迷茫:
“放心,老朽早就諮詢過了,我們建立的這一切,都不會被抹去。即使我們離去後,華夏城、華夏領,以及所有的華夏子民,召喚而來的也好,融合進來的也罷,都會繼續存在,在這個世界開枝散葉、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