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書聖一系”四字時,張放悚然而驚,呆立當場。
.
.
眾所周知,儒門雖是東土第一大教,卻也非是鐵板一塊。
文聖方岳一系總制儒門,六大弟子是為亞聖,除神秘數聖之外,書、詩、經、賦、策五聖各成一系。
六系之間相互支援,同時也是相互制衡,既不會讓任意一系消亡,卻也不會任誰坐大。
因為太過專注書道的緣故,書聖本人無心發展派系勢力,所以書聖一系勢力相對較小。
這也是張放在得知翰墨亭和七聖堂書聖聖像泣血之後,還敢掩蓋的原因。
要是換了張放本系的文聖聖像泣血,借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如此張狂。
如果張放掩蓋過去也就罷了,書聖一系就算事後知道,種種顧忌之下也會不予追究。
但現在事情鬧大發了,全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了,書聖一系還不追究,那可就徹底成了笑話了。
文聖一系會放任事情發展,等待書聖一系追究嗎?
顯然不可能。
畢竟書聖一系勢力小那也是相對的,拿出去和任何修行門派相比都是龐然大物。
到時候書聖一系和文聖一系開戰,天下大亂那是肯定的。
說不定儒門還會因此分崩離析,讓道門和佛門在東土大陸佔據上風。
問題如此嚴重,那是不是就沒辦法處理了呢?
有!
而且很簡單。
那就是在事情鬧得沒辦法收拾之前,把張放交出來,足以平息書聖一系怒火。
畢竟張放有罪,那也是因為想要掩蓋聖像泣血之事,如果他老老實實認罪,書聖一系也不能深究下去。
要是這個時候張放還敢繼續囂張下去,殺傅獻庭,殺孟壽,甚至滅了在場所有人的口。
那結果只有一個,張放死罪,平京張家滿門抄斬。
不如此,不足以平書聖一系之憤。
傅獻庭正是看透了這一點,這才試圖激怒張放出手殺他。
如果張放真的這麼做了,事情發展到最後,儒門文聖一系肯定要對他的死給傅家補償。
那樣傅家從此就會平步青雲,從啟陽小族往世家大族方向大步邁進。
以一己之力榮耀家族,傅獻庭雖死無憾。
還有一個心中隱秘他絕對不會告訴任何人。
以他一人之死,撕裂整個儒門,這種名揚千古的事情,如何不值得一試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