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株苗都結得好,只是不知該怎麼弄,還請老夫人示下。」莊頭跟在沈老夫人身後,走在田間的小路上。由於上頭有吩咐,各家都照看得極好,也想瞧著,這東西拿來有什麼用。
成靖寧這時提著竹籃,下地摘了一些半成熟的青條,說:「今晚我來做飯。」
成永皓跟著摘了一些,好奇的放進嘴裡啃,結果辣得嗷嗷叫,但礙於有諸多村民跟著,只好強忍著不發作。
新鮮的花鰱魚送到廚房,成靖寧指揮著廚娘殺魚,將其片成骨肉相連的片,然後碼上料酒、姜蔥醃製入味,再撒上芡粉。往燒紅的鐵鍋裡放足夠多的油,燒開後放入切成圓筒狀的青番椒和青花椒,煸炒出青色的油,等上半刻鐘後,加些許雞湯熬煮,放胡椒,熬上一刻鐘,然後放魚,再大火烹製,放上新摘來的魚鮮,就可起鍋。都是很家常的做法,但加入青花椒和青番椒後,味道卻與往日的做法大不相同,麻辣的口感,刺激著口腔裡的每一個味蕾。
除了這道菜,還有雙椒烤茄子,小炒肉等幾道菜。端上桌後,香辣撲鼻。沈老夫人不嗜辣,堅持著把每一道菜都嘗了,決定明天把醉霄樓的大廚招來,學習改良這幾道菜,改成適合京城人的口味。
「怎麼樣?」成靖寧期待沈老夫人的答案。
「口味還行,不過這種辛辣京城上下還不太適應,得改一改。等上些許時日,就可在聚福樓推出。」沈老夫人喝了一口米漿,也許她這個年紀已不適合這種口味,年輕一輩會喜歡。但無論怎麼說,都要試過一次才知道。
次日,醉霄樓的大廚到青苗莊,嘗過菜之後大感新奇,立刻學了做法。專業人士出手,根據沈老夫人的意見,把菜做得更有賣相更適合京城人的口味,但也保留了最原味的辣,只要給夠價錢,不怕刺激,就能嘗試。一連五日,醉霄樓的大廚都在研習番椒,最終先確定了五道菜。
地裡的番椒,也開始採摘半熟的部分,裝上馬車運往京城。
經過一番宣傳造勢,用番椒入菜的新菜在醉霄樓開始售賣,效果很好,加上限時限量提供,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嘗鮮。這種辛辣的味道,很快吸引了一批人來。因新鮮味美且量少,來吃的又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名聲很快傳開,導致一菜難求,甚至有錢也吃不到一道辣菜的局面,再之後,預訂吃菜的人已排到三個月之後。
醉霄樓的生意登時爆滿,掌櫃的笑得合不攏嘴,想把生意擴大,來請示沈老夫人,可否取消每日只供應五十份的規定,並送上每日的流水賬,百般勸說。沈老夫人看著賬目十分心動,但仍決定聽取成靖寧的意見。
成靖寧堅持著不動搖:「不,這條規定不能改。現在京城內只有我們一家做辣菜,選單也只有我們有,如果供應多了,辣菜就失去價值。辣菜並不是必須,食客來吃也只吃個新鮮,等辣菜一普及,我們就失去了優勢。要保證客源,保證辣菜的新鮮感,必須限量供應。而且青苗莊産的番椒也只能夠支援做這些,再多的就沒有了。」只有青苗莊的産出,並不夠用,明年得再空一個莊子來種。
掌櫃的想了想,也覺頗有道理,想著這位從南邊回來的二姑娘倒是會做生意。自從成芙寧進府之後,便不再按照一大家子住一起時的序齒排序,照侯府這邊的來,於是成靖寧從六姑娘變成了二姑娘。被說服之後,拿到新選單,掌櫃的心情複雜的回到酒樓。
月底查賬,醉霄樓八月的淨利達一千五百兩。沈老夫人當即封了五百兩的零花錢給成靖寧,成靖寧壓箱底的錢不多,也不推辭,當即收下。
成靖寧正抱著銀票傻英國公府的四姑娘到了。快請二字未說出口,英娘已風風火火的進來了。嘴裡憤憤有詞:「你家的酒樓好威風,出錢都吃不到一道菜,求爺爺告奶奶都不行,我只好殺到你這裡來了!」
成靖寧還在好奇英娘為何來訪,聽她的話霎時明白了, 遂笑道:「這個嘛, 生意必須,否則怎麼保持神秘吸引客源?」
英娘不客氣的在成靖寧身邊坐下, 說:「醉霄樓吃不到,我只好來找你了。」
答案不言而喻,成靖寧爽快道:「你都來了,我怎能讓你空著肚子回去!今天請你吃新菜, 醉霄樓還沒有。」
吃貨總是很好打發,英娘當即大樂:「多謝多謝!你這個朋友沒白交。」
「感情你和我做朋友只是為了吃呀。」成靖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