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確實沒有。
妃子位份在高,也還是個妾,哪怕兒子做了皇帝,只要嫡皇後在,妃子也越不過去。
靜太妃沒有哭出來自己的尊位,就想下黑手,害死上官太後。
上官太後經營後宮數年,哪是胸大無腦的靜太妃能比?
靜太妃屢屢失手,有次還驚動了永明帝。
她同兒子關系,本來就不好,這下子永明帝炸了。
“你要是想你兒子被大臣寫在史書裡唾罵,只管去害死太後!”
靜太妃也生氣:“大臣算什麼東西,都是咱們皇家的奴才,還不是聽你的!
你連個太後的封號都不給我爭取,還好意思沖我嚷嚷!”
她本就是先帝從民間偶遇,帶進宮的妃子,出身教養上都不如其她選秀進來的。
也是她命好,還在先帝新鮮勁的時候,生了女兒,又得了兒子。
又因為沒家世、沒背景,那些有心爭一爭的高位妃子心裡,靜太妃根本就不值當多看一眼。
誰知道兜兜轉轉,太子被人算計沒了,先帝處置了好多高門出身的妃子和皇子。
靜太妃因為低調,入了先帝的眼。
可外面也有人說,是靜太妃勾結文家,算計了這一波高位妃子。
但是永明帝上位,卻是不爭的事實。
隨之而來的,也是靜太妃孃家李家,和文皇後的孃家人,水漲船高。
可惜李家太淺薄,不如鎮南侯的文家低調,才上位就鬧出不少仗勢欺人的事情。
靜太妃也護短,話裡話外天下是她兒子的,孃家人又沒殺人放火,是那些大臣小題大作。
這麼個不懂事的女人做太後,一眾大臣誰也不樂意,在冊封太後的事情上,半步也不退讓。
而作為親兒子的永明帝,態度也是曖昧不清,同靜太妃根本不是一條心。
靜太妃心裡恨,鬧不過永明帝,就來折騰上官太後。
上官太後自失了兒子,更加不理外間事,只閉了宮門一心禮佛。
靜太妃來,雖十次有九次是吃閉門羹,卻也是把上官太後惡心的不輕。
今天靜嘉公主帶著杜筱玖進宮,本是件開心的事情,靜太妃來插一腳,上官太後心情可想而知。
她問完話,又指著桌子上的菜說道:“都是些軟綿好入口的菜餚,不合妹妹口味,你還是回去吃吧。”
她也不客氣。
再怎麼著,永明帝也得叫她一聲嫡母後。
平時上官太後低調,也不插手朝廷事,永明帝還能因為她不敬一個小太妃,而對她痛下殺手?
上官太後這大半年,也算摸透了靜太妃和永明帝的關系,更加不怕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