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安這才和大家說了找設計師來設計房子的事情。
“我的計劃是,咱們每家每戶都蓋五層的小樓,佔地面積少,房間多,到時候一排排的過去,粉刷得漂漂亮亮的,又幹淨又整潔。”
宋玉安只說了初步的計劃,村民們商量以後,又進行舉手錶決,大部分都同意了,他們選擇相信宋玉安,因為宋玉安沒有騙過他們一次,他們之所以能有現在的好日子,都是因為村裡出了一個宋玉安。
而且那是五層小樓啊,湖東村搬進城的那些人買到一間筒子樓就高興的不得了,他們可是擁有一整棟樓呢,想想就舒爽。
等趙剛的導師徐達教授來了,宋玉安才跟他說了自己的全部計劃。
攤開在他們前面的,是一副整個夏市的地圖。
“如果在這裡修一條路,要建一個對明珠鎮最有利的車站,什麼位置最合適?”
這是宋玉安問徐教授的第一個問題。
徐教授原本以為只是設計一個小鎮的房屋建造圖,但是宋玉安的第一個問題,就讓他知道,這個年輕人所謀甚大。
徐老先生沒有說話,先把夏市的地圖看了一遍,然後再把全省,全國地圖拿出來看,過了半晌,他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聽說以前政府曾經給西南片區規劃了一條路線,可以把整個東西連線起來,莫非就是這條?”
他學的是建築設計,主攻房屋建造,但有不少學習橋梁建造的同學,關於這條路線的傳言,他曾經聽過,但因為時間久遠,一直沒有動靜,所以他以為是瞎傳的。
現在宋玉安把這條路線指出來給他看,徐老先生覺得,那個傳言可能是真的。
宋玉安沒有回答,徐老先生也沒有再問,而是拿著地圖資料認真研究起來,第二天就親自出去實地考察。
宋玉安讓趙剛給他配了一臺車,派了幾個人跟著,就沒有再去管。在這方面,他真的是一點兒都不懂。
半個月過去了,老先生才把結果給宋玉安,宋玉安一看,徐老先生圈出來的地方是離月亮湖不到兩公裡處的一塊農田。
“這裡是個三岔路口,不管去哪個村都要經過這裡,所處的位置完美的避開了風口,離兩邊的山有些距離,最合適不過,就是面基有些小。”
宋玉回憶裡了一下那地方的地形,也覺得合適,雖然地方不大,但他要的只是一個小站,能上下人就行,這個地方確實很合適。
接下來才是討論鎮上的設計,這一次,不僅宋玉安在,葉保國和他手下新上任的領導班子,寶珠,還有楊教授幾人都被宋玉安叫到辦公室裡來。
宋玉安先說了他的看法。
“我的設想是,前半部分,就是現在湖東村所在的地址,還有周圍的農田,全部規劃進集市建造,村民們的房屋也建造在這邊,到時候全部建造成五層小樓,樓上住人,一樓的商鋪可以做生意或是出租。
後半部分,月亮湖,明珠中學湖和湖西村原址這一片,要建大量的圍欄,與集市隔絕開,這一片是教學場地,湖西村的居民,全部搬遷到前半部分的集市上,我用我名下的土地來和他們交換。”
緊接著,宋玉安說了他的設想。
夏市以後會發展旅遊業,宋玉安打算親自投資。時間不會太久遠,最多十年,這個行業就會熱門起來,到時候幾個歷史遺跡,還有瀑布,溫泉都可以發展成一條線的風景區。
而月亮湖的抗浪魚,金線䰾到那個時候可以培育得很好,和明珠中學,千畝果園一樣,成為明珠鎮的三大特色,吸引遊人過來消費。
遊客們可以進入果園賞花,採果,而村民們現在蓋得小樓就可以開設客棧,酒樓,做遊客的生意。
到時候村民們再發展點家鄉特産,比如說果脯,火腿,香腸,燻兔什麼的。
女孩子也可以像後世景點學習,做做繡花鞋墊啊,小布鞋啊,都是個進項。
畢竟湖東村這邊許多姑娘女紅還是很好的。
這就是宋玉安對於明珠鎮的規劃,類似於一個以採集為主的農家樂形式。
要是真的發展起來,還可以種些西瓜草莓這樣的一年生水果。
但明珠中學是孩子上學的地方,明珠鎮一旦繁榮起來,到時候人來人往的,孩子不安全。
所以宋玉安打算把把這一片區與集市區隔開來。校園區拒絕遊人進入,也能給孩子們一個保障。
至於湖西村的那一片土地,宋玉安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但是沒有和任何人說。
說好是換地,那就是宋玉安的私人地盤,所以村民們也不關注,他們更感興趣的是五層小樓要多少錢建造,萬一錢不夠的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