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班費的事情不僅明珠中學有,這周圍鎮上的其它學校也一樣,那怎麼辦呢?老師想出的辦法就是帶著全班同學給家境好的農民們撕玉米,一個班去一天,能掙到十來塊的班費。
城裡的孩子不知道鄉村孩子的辛苦,宋玉安也是去挖人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有學生在學校不僅僅要學習,他們還要時不時的上山砍柴給食堂使用,要挑糞給學校菜地施肥,澆水。
甚至有的學校根本沒有食堂,住校生要揹著爐子,米糧,蔬菜,柴火,下課了就在學校找個角落自己生活做飯。
這不能怪學校,更不能怪老師,一切都只是因為國家太窮。宋玉安一次次的跑滿洲裡,免費給葉維國淘東西,也有一部分是希望孩子們可以早日不要這麼辛苦。
畢竟寶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明珠中學又能招收多少學生呢?
因為這些種種,所以去年招收的學生回村宣傳明珠中學的種種福利以後,明珠中學今年才會有那麼多人報考。
但宋玉安認為讓孩子學會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每天宋衍都會帶著孩子們做些事情,剝玉米就是其中之一。
這天,趙剛來找宋玉安。
“罐頭廠這邊,下個月竣工了。”
事實上主建築已經全部弄好了,裝修都做好了,現在是在排水排電和處理一些細節。現在可沒有專業的電工水工,一個工程隊都是全能的,什麼都幫你負責好了。
“我明天出去看看,政府那邊怎麼樣了?”
“上個星期就已經全部搬遷完成了,我派了一部分人過去幫忙拆房子。”
其實也不用怎麼拆,現在人沒有後世那麼多心眼,聽政府說搬遷了給新的樓房住,一家家開心的跟什麼似的。
現在什麼都缺,所以他們搬家以後,也沒有放棄房子,很多人拿到錢以後,自個兒拎著大錘就把房子給拆了,瓦片,木頭,磚頭那都是還可以再使用的嘛。
趙剛過去了以後,也默許了他們的行為,蓋樓房用不到這些東西,若是他來拆,那還得找人來運走,拆房子的時間,工錢加上運輸費,不是這點破爛比得上的。
既然他們願意幹,何樂而不為。
“嗯,等著罐頭廠完工了,立馬拉那邊開工去,何耀宗那小子肯定等著急了。”
既然完工了,那招工的事情就得提上日程,宋玉安算了一下現在的機器,如果24小時開工,兩班倒的話,生産線上可以招80人,加上裝箱的,卸貨的,宋玉安打算招收130人。
原材料不怕,現在養豬養雞的多起來了,到處都可以收購。
明珠罐頭廠要招工的訊息一傳出去,看著那福利,整個夏縣都沸騰了,雖然這是私人廠子,但是人家待遇好啊。
特別是女同志們,因為女工和男工的招收比例是三比一呢。
湖東村也有不少人在打聽這件事情。
“葉二伯,你說這鄉裡鄉親的,宋知青咋就不多照顧照顧我們村呢,村裡可是有大把的姑娘小夥子沒工作呢。”
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種地就是再有錢,那也沒有進城當工人有出息。
“咋沒照顧,你家孩子在哪上的學?花一分錢沒有?別忘了你們自己可是收了這學校基地的錢呢!我女婿自個兒花錢從你們手裡買地,再花錢辛辛苦苦把學校蓋起來,最後免費給你們的孩子上學。都這樣了你還好意思說我女婿不照顧村裡,臉呢?”
提起這事兒,這話確實就接不下去了,哪怕臉皮再厚的人也不敢說宋玉安不照顧村裡。
只是心裡又實在是不願放棄,只得擠出一句。
“那上學和當工人能一樣嗎?一個是盡造錢,一個是掙錢呢!”
“怎麼不一樣了,就知道招工招工,沒問問招工條件嗎?沒文化不識字的,廠裡一個都不要。
知道這是為啥嗎?安子那機器可是從老毛子那裡弄回來的,上頭還有外文呢,聽說他叫人給翻譯過來貼上去了,可你要是不識字,說明書給你又有啥用?天天跟你們說讀書的重要性,到最後還是隻記著讀書花錢。
也不看看現在國家單位廠子招工,你見哪家還收高中以下的學歷。”
葉衛軍一番話到底還是有人聽得進去的,以前他們確實是覺得孩子上學花錢,還影響幹活,沒見前幾年那些教授都住牛棚了嗎?讀書能有什麼用!要不是沖著免費,還有宋玉安的面子,真不想把孩子送去學校耽誤事。
但現在,社會好像真的不一樣了,想一想,以前幹苦力的廠子招人是不看你識字不識字的,就這兩年,真像葉衛軍說得那樣,你不識字,人家都不要你。
趁著這個大家都意識到了識字重要性的熱潮,宋玉安和何耀宗又搞出來一項利國利民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