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堂上陷入混亂的時候,他們不曾注意,有數萬流民是從大梁城的西方也就是逸王領地中流竄進來的。
大梁城分為外城、內城和皇宮三大部分。
皇宮有兩三萬名宮廷侍衛守衛,外城有護城軍;而外城也是普通民眾和低階貴族與士族們居住的地方;內城有駐城大軍,這裡是皇庭貴族以及大臣閣老們居住的地方。
從外面流竄而來的流民最多隻是能在外城逗留而已,他們根本無法進入內城,而大量的流民攻擊貴族與大臣的府邸這件事的確讓朝堂有些震驚,不用多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人將他們放了進來。
內城大軍的將領被一擼到底,清一色的全部被換成了年輕的將領,而這些將領大部分都是常去貴族武館學習的貴族子弟,他們手中有不少士兵曾參加過與逸王的戰鬥,最後卻被逸王所放,所以說,雖然他們與逸王處於對立陣營,但是他們心中對逸王只是感到敬佩與敬仰,他們的這種情緒也感染到了其他計程車兵。
一件震動帝都的大事為大梁城即將展開的血腥之戰拉開了帷幕。
數百名流民不僅沖破了內城大軍的阻礙還沖到了皇宮門口。
數名上朝而歸的大臣在流民的沖擊下成為了一具具屍體。
朝堂震怒,帝都震動,舉國沸騰。
皇宮中的最高侍衛首領被換成了太子,江姓青年不時在旁為其出謀劃策。
不少流民被抓了起來,內城、外城以及皇宮的大牢都已經人滿為患,卻還有更多的流民正向帝都而來。
外城的軍隊都被派往各大道路上阻止流民向帝都流竄。
內城的大門突然被開啟,無數憤怒的流民拿起了手中的武器,蕭、方兩大善人被推舉為流民的領導,他們揮舞著手中兇器氣勢洶洶的沖進了皇宮之中。
內城的很多士兵竟然也加入了流民之中,只因為有一道聲音讓他們感到既敬畏而又沖動。
一道身影在來到內城外時,對城牆上計程車兵與將官大聲喊道:“開啟城門,我是方天逸,願意跟隨我的就和我一起殺入皇宮。”
內城的守門將領第一個應聲,他下令開啟了內城大門,一多半的官兵在恍恍惚惚與群青激憤之中加入了流民的隊伍裡。
“原來,方大善人就是方天逸!”
“逸王大人親自來了,帝都之中沒人是他的對手,我們跟隨在他身邊,說不定還能成為他手下的開國功臣!”
“幾個月前,逸王大人不計前嫌釋放了我們,我們誓死追隨逸王大人。”
……
皇宮中的宮廷侍衛不足三萬,但是各個大牢中的流民就有五萬之多,還有外城未被抓走的流民也有三萬多人,再加上內城一些隨波逐流加入流民大軍之中的官兵,跟隨在方天逸身邊的人馬竟然超過了十萬之眾。
他邁著挺拔鏗鏘的步伐一步一步在屍山血海中踏進了皇宮的殿堂。
當朝皇帝一聽到方天逸打進來了,而且他已經在帝都中生活了三個月之後,皇帝一灰心,撕了一塊簾布架於房梁之上,魂歸九泉。
皇宮幾座大殿門口的侍衛親自為方天逸開啟了大門,裡面分別關押著幾十位朝臣還有很多貴族。
太子無奈的下令宣佈停止抵抗,整個皇宮都被方天逸據為己有,數萬流民搖身一變換上了宮廷侍衛與內城守衛的衣服,他們成為了方天逸的皇宮侍衛與內城大軍。
當外城的大軍聞訊而來,急急忙忙趕到皇宮之時,太子親自下令向方天逸表示臣服。
不少朝臣與貴族在方天逸的一聲令下人頭落地,方天逸斬殺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人拒不執行方天逸的命令,而且欺壓流民打壓貧苦民眾,他們早被普通民眾唾棄了,這些貴族與朝臣被殺,整個帝國都響起了一片呼應的聲音。
其實,帝都之中的民眾就算是最底層的普通民眾也並不是那麼貧苦,只是最近各地流民向這裡湧來,普通民眾也遭遇了池魚之殃,被貴族與朝臣打壓,他們有些人在不情不願和不得已的苦衷之下加入了流民大軍之中。
貴族與朝堂府邸中的奴隸全部被釋放,有的貴族家族中竟然關押著數千之眾的奴隸,內城家家戶戶都有奴隸,據不完全的統計,光是內城中得到釋放的奴隸就有十萬之眾,外城也有數萬。
方天逸開始修改帝都大梁城的律法,他向全國各地頒布了取消奴隸制的憲法,向大量的奴隸與底層民眾分封土地。
全國上下開始了血腥的反貴族統治的運動,不少民眾響應了方天逸的號召,尤其是被貴族欺壓到連人身自由都喪失了的奴隸。
在方天逸佔領了帝都後的第十天,新皇帝就此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