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
巴國各郡縣得知琅琊日報頭條內容後,大多數人心頭都蒙上一層陰霾。
所有官員、將領面色遍佈陰雲,這頭條內,無論是三萬將士全軍覆沒,還是諸子百家的歸來,都算不上好訊息,尤其是幾年前為了榮華富貴放棄信仰華胥上帝的。
哪怕他們心中再怎麼惡化秦國局勢,甚至認為秦國明就會滅亡,也無法平息他們內心的悔恨和惶恐,但是一想到這些年來,自己享受了以往享受不到的榮華富貴,頓時好受許多,巴國一個偌大帝國,居於巴蜀府之國,又怎麼會滅就滅。
不定……
他們終其一生,巴國也不會被滅,至於以後的事情,也就和他們無關了!
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
也就是這個心態了。
至於華胥上帝所言的九年內必滅巴國,則被他們選擇性的無視了,無人能叫醒一個裝睡之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勇敢面對自己不願面對的結果,更多人選擇成為一隻鴕鳥。
而對於將領來,雖不想承認,但是靈力還是出現了,甚至出現了地龍這種東西,他們的價值必然會大幅度的下降。
沒有被腐化,思維簡單的,則是驚歎於這股力量,並且想著自己面對著力量有多大的勝算。
被腐化的,已經失去再次衝鋒陷陣的血氣的,則是惦記著自家的利益,想著怎麼儲存自家利益,甚至於違背巴帝的意志,讓自己族人去信仰華胥上帝。
這些被榮華富貴腐化的武將,再這樣下去就是大乾世界中的豪族,一心只想著為自己家族牟利,這自然是人之常情。
不過損國家而肥私利,損害國家利益,這就是他們的不對了,不過十個豪族中……不,百個豪族中也未必有一位。
正是如此,才能凸顯其可貴之處。
而宮廷之中,巴帝陰沉著臉,心中的憤怒幾乎恨不得將那秦國夷為平地,將所謂的華胥上帝活活掐死!
一切!
一切的一切!
都是這個所謂的華胥上帝搞出來的!
恨意!怒意!悔意!三者交織,巴帝心中五味雜全。
而其中的悔意,並非真正的後悔和華胥上帝作對,而是後悔沒有徹底付出代價聯合其他國家,徹底封殺華胥上帝,導致讓華胥上帝成了氣候!
他想找人謀劃,可驀然一看,卻不知道招誰商量。
有才者無德,他不喜歡,自然遠離而將領也沒有謀略,至於剩下的,則大多都是庸才。
一念之此,心中更是大恨。
最終巴帝含著恨意沉吟片刻,雖然不想承認,若是琅琊日報上內容屬實,此刻白水關已落入秦國的手中,而棧道也被毀於一旦。
雖然很不甘心錯失此千載難逢之機,但是此刻巴國確實沒有能力,再對外發動入侵。就算強行徵召徭役,面對巴蜀這種地形,也是有多少送多少。
他雖然憤怒,但還不至於失了理智,再加上這些官員的貪腐,根據諸國國力榜,貪腐程度已經突破了70,完完全全的肆無忌憚!
這次出征輜重糧草還是他一力督辦,為的就是防止這些貪官汙吏曲解他的意思,或者給糧食摻入沙子,然後將糧食拿去賣了給自己娶妾。
良臣、純臣要麼被逼的告老還鄉,要麼就是華胥上帝的信徒。
本來琅琊國力榜一出,他們有所收斂,但緊跟著似乎知道他不敢動他們,認為法不責眾,這才越發肆無忌憚!
貪汙這東西,治了,也就代表以他為核心的朝廷要徹底癱瘓,但是不治,那麼就是亡國。
在猶豫再三,他決定趁秦國大亂的這幾年,將國內整頓一番,然後果斷傳給下一代,來平息動亂,畢竟一朝子一朝臣,想要不亡國,只能用這方式。
這樣一來,巴國還有希望撐下去,然後等影響過去,換了一個皇帝,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取消他的禁令,並且鼓勵巴國上下信仰華胥上帝,最後再伺機尋仇。
若不然,這樣下去,巴國真的有可能會在九年內王國。
等巴國統一了下,再禁絕華胥上帝信仰,那個時候,華胥上帝也只能絕望的陷入沉睡,一切都會和以前一樣……
再冷靜決定計劃後,巴帝當即面無表情的一連宣佈了幾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