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笑聲,堂中的向外看去,只見一個瘦弱的少年翩翩走來,向眾人行禮,“對不起,對不起,真是對不起,在下來晚了。”子軒一來就向眾人賠罪,緊接著就快步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子軒坐在最裡面,所以他才會最後來。
諸葛亮來到長廊的盡頭,走到子軒面前,一點一點的向裡走,子軒沒有要攔他的意思,旁邊的顧雍小聲的說,“子軒,你不想說什麼嗎?你不攔他?難道你怕了嗎?”
子軒看著顧雍面帶微笑的說:“你想用激將法嗎?那好如你所願。”
說完,便起身上前,甩了下袖子,恭敬地行禮,“孔明先生,請等一等,在下有話說。”
這就是孔明先生,如傳聞中一樣~眉目如畫,眼中含笑,眼睛清澈明亮,在人群中格外耀眼,羽扇輕搖,不急不躁,不管什麼情況都是那麼的從容優雅。
孔明看著他,表情十分複雜,說道:“好,請講。”
“子軒以為,此役江東必戰,則戰必勝,否則江東就是必易主,子軒主站,願先生助我們一臂之力。”
東吳處境危險,而劉使君的處境則不然,無論江東是勝是敗,劉使君都有利可圖,不知他是否真想幫東吳,還是坐享其成。
見子軒表明來意,孔明也說道:“亮,前來就是為了表明連吳抗曹的決心,亮一定竭盡所能,與東吳共拒漢賊。”
子軒轉過身來看到郡主孫尚香,原來她一直在偷看,只不過看的人不一樣罷了孫小妹看的是子軒,子軒朝她們擺擺手,示意他們進去,又走了兩步,接著說道,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在座的各位大都已經過慣了平靜的生活,當初的沖勁已經沒了,都成了大而無用之人了吧,
各位有沒有想過,你們投降了倒還可以自保,但是主公呢?
一山不容二虎,主公定會身首異處,各位都是江東老臣,追隨孫家至今已有幾十年,難道你們能看著孫堅將軍現在唯一的血脈投靠曹操嗎?”
這時的議事廳鴉雀無聲,孔明開口問道:“先生此言堪稱這條長廊上最明白的話了,不知先生大名?”
“不敢不敢,在下趙鴻郢,字子軒,請先生隨我去見主公。”
“好。”二人徑直走去內堂。
孫權和孔明幾番交流之後,還是拿不定主意,想起了兄長的臨終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便叫回了周瑜,作為孫權的左膀右臂,這位手握軍權的周瑜還是讓人忌憚三分。
經過孔明的勸說,孫權決定聽從周瑜的意見,派人命周瑜連夜趕了回來,直奔議事廳,江東文武也趕至議事廳,張昭等一幫儒士先來,勸周瑜主降,呂蒙等一幫武將後到,勸周瑜主戰,等他們走後子軒自己來了,見子軒一人來到十分奇怪,“子軒你怎麼自己來了?”
“哦,那周將軍認為我應該和誰一起來呢?”假惺惺的笑著,看著他眼中的疑惑也視而不見。
“沒什麼,那你來是勸我主戰還是主和?”周瑜為人爽快,對於自己人一向不愛拐彎抹角的。
子軒搖了搖頭,輕聲道,“都不是。”
“哦,那你為何來此?”畫著大大的問號,周瑜眉頭一皺看著他。
“在下知道將軍日夜兼程趕回建康沒有時間吃飯,所以給你送些雞湯。”將食盒遞給周瑜,淺笑盈盈。
“有勞子軒了。”
“公瑾,我也好奇你怎麼打算?”
“原來你來不光是關心我是沒吃飯啊。”
就知道他不會這麼簡單的來此,還是會從他的嘴裡探探口風,現在整個東吳只等他的選擇,也左右著江東的戰局。
“公瑾,此戰必須打。”
“罷了,明天再說吧,今天我累了。”
“好,公瑾,早些回家吧,嫂嫂還等著你呢。”
說完子軒走了,帶著一絲失望,他本想在周瑜那裡探探口風,但還是失敗而歸,最好先鼓動東吳和曹軍開戰,這樣的話我就坐山觀虎鬥,這回有好戲看了。
作者有話要說: 換了個視角寫經典的場景舌戰群儒,既是經典就不能被超越,所以就沒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