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大理寺卿並沒有因為這,就自怨自艾,自暴自棄,不好好做事,反倒是一直盡職盡責,不偏不倚,公正斷案。
九九見昭寧帝猶豫,便詢問:“父皇,究竟怎麼回事?你為何不願幫大理寺卿升職啊?”
“這個大理寺卿,今兒查案時,很賣九九面子,很為九九著想,加上他做事不錯,利索,公正,九九覺得啊,他該升職了。”
【父皇一直不給升,難道有什麼隱情?】
【不行,九九得好好問問。】
【能幫忙的話,最好幫一把。】
【人才就應該好好用,並要給予高官位,如此,才能留住人才,國家也才能興旺。】
昭寧帝聽到九九這心聲後,暗想,小姑娘真的長大了,進步了,知道知人善用,不讓人才委屈了。
很棒!
小姑娘始終是他的驕傲。
“九九,父皇之所以不給他升職,是因為幾年前的那樁採花大盜案。”
“採花大盜案?”九九疑惑,究竟是什麼事兒。
“那個案子的本質就是抓採花賊,大理寺卿也抓到了,總共有四個採花賊。但是呢,臨行刑前,他故意放跑了一個,至今沒有抓到。”
“估計那人又跑江湖上去,為禍江湖了。”
“父皇當時知道這個事兒時,真的很想殺了大理寺卿。但是太后為他求情,說什麼,大理寺卿是她母族的後人,是個好官,盡職盡責,斷案厲害,不要殺他。而且殺了他的話,一時半會兒,怕是找不到更好的人頂替,父皇就只能留著他。”
“讓他一直做大理寺卿。”
“但父皇還想著,以後要是抓住他什麼錯處,就新賬舊賬一起算,殺了他,他放走採花大盜的事兒,是大事,父皇心裡始終過不去。”
“奈何他這些年兢兢業業,沒出過什麼錯,父皇也無法下手。”
【這件事啊!】
【讓九九好好想想,書裡有沒有寫。】
【按照大理寺卿的性子,實在不像是私下放跑採花賊的人。】
【嗷嗷嗷,九九想起來了。】
昭寧帝滿眼期待,九九想起了什麼。
九九自然不會明面上說,她一如既往的在心裡嘀咕。
【大理寺卿當年放走的那個採花賊,書裡好像也寫過。】
【我依稀記得,那人不是採花賊,是被人頂替上去的。】
【真正的最後一個採花賊,不是旁人,正是大理寺卿之義兄。】
【大理寺卿當年也不想牽連無辜之人,也想要大義滅親,抓他義兄結案。可是他義兄當時老孃病重,命懸一線,聽不得兒子出事,他便動了惻隱之心,暫且放了他義兄一馬,沒有及時抓捕他義兄歸案,還在臨行刑前,放了那個無辜頂替之人。】
【但後來,等他義兄之母離世後,他私下帶人處置了他義兄。】
【嚴格意義上來說,大理寺卿並沒有徇私,反而很公正。】
昭寧帝聽到九九這些心聲後,有些震驚,當年的採花大盜案,大理寺卿竟然在背後隱瞞了這麼多事兒,也怪不得這些年再沒聽說採花大盜作惡。
這大理寺卿,算是明理,沒有放過真正的兇手,也沒有冤枉好人。
只是,大理寺卿為何不說呢?
難道是擔心當年的他,太暴戾殘酷,不講人情,再因為那件事追究他的家人,或者追究他義兄還在世的家人的責任?所以才不說的?
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