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定要謹之慎之,一日三省,且不可被外界擾亂心性。你如今受萬民信奉,成了他們口裡的泉陰娘娘,若不知明心見性,便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他日一旦失信於人,信眾不奉,立刻跌落神壇,再難起複。”
“你如今只是稍稍起了苗頭,為師在你跟前,便提點與你,若他日為師不在你身旁,你,還能警醒反思,捫心自省嗎?要知我傳你無量妙願普化經,讓你藉此斬願身,築法壇,此後因果由願身還受,你尚且如此,若是真身受願,你還有醒悟的機會嗎?”
泉陰低頭,躬身受教,“多謝師父教誨,弟子記得了。”
“唉,記得就好,你修神道,為師也只能說到這兒了,時刻不忘初心,至於別的,為師卻幫不得你什麼,日後遇見關竅,還須自己參透。”
“弟子省得。”
子臨點點頭,這時,他們已經走過了繁華地帶,城西的民居顯在眼前,這裡民宅錯落,看宅子格局大小,到底是比不上那城中的氣派,顯然,越往西,越顯得窮困起來。
正午過半,子臨感應謝少師氣機,見停了行止,便知此時謝少師已經到了目的地。
“師父,咱們現在過去尋他還是待得天時晚些?”泉陰自然也感覺到了謝少師的氣機變化,於是問起子臨來。
子臨沉思了一下,“咱們天黑時分過去,就做一個遠行之人,借宿之客,到時見機行事。”
泉陰此時卻是隱隱明白子臨打算,於是開口笑道,“師父此法可行,若是留下,便有了可乘之機,若是不留我們,也是他們造化不夠,心底不寬,怨不得別人。”
子臨輕聲一笑,“這話,只能說是對了一半,留下我們自然有了藉口,不留也是人之本分,倒不能說人家心底不寬,流浪江湖,有幾人能放下心思?何況一群孩子,終日飽受白眼,又怎能不防人一二?”
“有緣無緣,到時自知,好了,找地坐坐,咱們再繞道前去,免得日後被他們知了行臧,到時卻不好解釋了。”
三人閑坐一時,便即起身,繞道而去,等到了氣機感應之地,天已經黑了下來。
三人相視而笑,“不錯,恰是此時。”
這一路過來,人煙漸漸稀少起來,這城偏西之地,多是貧民所居,而謝少師的氣機落處,更是顯得荒涼,四周少見人家,只聞犬吠聲遠。
如今已是深秋,枯葉成堆,幹枝斜掛,星月懸垂,平添寒意,一座荒宅現於眼前。
這宅子從外看去倒是不小,圍牆雖在,可惜破舊不堪,半牆破陋,殘磚橫地,枯草幹蒿,白露凝霜。
雖然那圍牆根上不足一尺之高,起步便能跨過,但子臨卻並未如此,反而來到那破爛大門前,輕叩門扉。
“咣咣咣!”
第一遍敲,無人應聲,但三人自非等閑,已經聽到裡面的悉悉索索的聲音。
“倒是驚嚇到他們了。”子臨想到這裡,卻也不好再拖沓,繼續敲起門來,“咣咣咣!咣咣咣!”
終於,裡面傳來人聲,“誰!”
子臨在外答聲,“過路人,天冷難行,心疲力竭,想在此處借宿一晚,不知可否?”
破門吱呀一聲,緩緩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