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下跪的牛,據說殺了是損陰德的;看家的狗,賣了是犯孤星的。
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何年何月。
總之是有這麼個故事流傳下來。
說有戶人家養牛為生,有天將一批牛拉到屠宰場去賣。
以前的屠宰場,沒現在那麼講究,各種大機械能處理。
早年間的屠宰場裡,會用泥土或者磚塊起一條長長的甬道,通往屠宰間。
殺豬或者殺羊,是不需要用這條甬道的。
唯獨牛身體龐大,受驚或者發起怒來,破壞力是很驚人的。
所以殺牛,必須要先進甬道。
這條甬道很長,開口比較大,但是會越走越窄,最後會窄到讓一頭牛根本無法轉身的地步。
甬道和屠宰間之間,用兩道可以升降的門隔開,這樣每次保證只有一頭牛進入屠宰間。
進了屠宰間的牛,前後全被隔斷,左右都是厚厚的高牆,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地。
只能引頸就戮。
要說起來,這設計也是勞動人民的智慧了。
每次要殺牛,人就會趕著牛進甬道。
後面的牛群不知道前面發生的事情,在人的催促下,不斷往前頂。
前面的牛沒有退路,只能一頭頭往前走。
那麼說到屠宰間和甬道是用兩道門隔開的。
按理說,後面的牛看不見前面的牛發生了什麼。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
牛知道自己要被殺了嗎?
一直以來,人們覺得牛應該是不知道的。
直到這天,這批牛在甬道里走著走著,輪到一頭母牛要進屠宰間的時候。
它跪下了,死活不願意再往前走一步。
不論那賣牛的怎麼驅趕喝罵,這母牛隻是跪在地上流淚不止,發出陣陣悲叫。
要知道牛的軀體是非常龐大的,由於甬道的獨特設計,母牛這麼一跪,完全擋住了後面排著的牛的去路。
人在甬道兩邊根本就使不上什麼力氣,能讓母牛站起來繼續走。
它不走,後面的都走不了。
這可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想讓這頭母牛讓出通道,一是把甬道扒了,二就是讓後面的隊伍退出去。
最後眾人選擇讓後面排隊的牛退出去。
果然等後面的牛退完,這母牛自己站起身來,也開始往後面退出去。
母牛退出甬道之後,就開始繞著邊上的小場子不停地轉圈。
一邊轉圈一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