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詔一出,天下大驚。
誰也沒有想到,新君居然敢向世家下手,而且不動則已,一動便是七十三家,大秦世家僅剩將近五分之一,幾乎全滅。
所有人都認為這些世家必定會反抗,七十三家世家聯合起來,朝廷的兵馬完全不能阻擋,更不要說其他世家在唇亡齒寒之下,還會加入其中。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七十三家世家竟然沒有掀起一點風浪,老老實實地引頸待戮。
隨後便有訊息傳來,天下武林盟應新君之邀,平叛世家。
人們還沒有從震驚中清醒過來,新君第二道詔書又頒佈下來,取消所有世家特權,開科取士,以文治國。
一石激起千重浪,天下譁然。
中洲尚武,各國均以武立國,誰也不明白新君究竟是怎麼想的,居然會以文治國,這不是乾等著外國入侵嗎,這與自掘墳墓又有何異。
就連文人都忍不住奮筆疾書,準備上書新君不可動搖國本的時候,第三道詔書又迅速頒佈。
大秦奉蘭柯寺、紫霄山與炎黃宗為護國宗門,三宗共同發聲,捍衛大秦安危。
大秦境內其餘宗門也同樣發聲,願在三宗統率之下,保護本土安寧。
緊接著,又有訊息傳來,五國將與天下武林盟會盟,重訂上朔日條約。
一樁又一樁變革,快得讓人來不及反應,直到這時人們才知道,中洲的天徹底變了。
果然,一個月後,新盟約向天下公佈,五國今後立棄武改文,世家退出歷史舞臺,而天下武林盟則超脫世俗,成為中洲的庇護者。
就像王克所說,百姓並不關心朝堂的更替,只關心自家的生路。
當人們發現從此後,頭頂再無世家欺壓,人人皆可利用才華,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對這場席捲天下的變革沒有任何排斥,反而歡迎得很。
要知道,中洲尚武不假,但是各種武學功法都集中在皇室世家之手,而且窮文富武,並非所有人都能成為武道高手。
百姓之中,文人遠遠多於武者,自然對以文治國,科舉選士喜聞樂見。
尤其是第一次科舉,無數寒門子弟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之時,百姓們對新政更加擁護。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中洲始終都是一個實力為尊的世界。
當天下武林盟這個龐然大物,徹底被激怒,露出閃亮的牙齒的時候,所有反對的聲音全部都消失了。
在天下都對新政議論紛紛之際,王克坐在公孫府中,看著對面拘謹的公孫勝,心中不禁有些唏噓。
曾幾何時,他面對公孫勝的時候,也是同樣拘謹,而如今坐在一起的還是那兩個人,相互間的地位卻徹底調轉。
他暗暗搖了搖頭,微笑著說道:“公孫老先生,如今世家特權已除,不知公孫世家準備何去何從?”(。)
喜歡至強掌門請大家收藏:()至強掌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