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他只用了半成功力,只怕立即就會身受重傷,甚至直接被震成飛灰!
異變後的護罩,反彈之力更勝當初的“風雨樓”石門,以及蒼黃山居的木門。
即使隔空出力,也不能隔絕這種反震。
方源心中升起明悟:除非出力超過其承受上限,一舉轟碎,否則只會加倍反彈回來!
這下完蛋了。
原來的黑幕雖然恐怖,但還有一絲機會穿透過去;
現在……
方源沒時間可浪費,立即回到神龕處,將黑色玉符鑲嵌到第三個凹槽。
這一次,神龕沒有放出護罩之類,而是鋪開了一道七彩霞光,仿若一個螢幕,矗立在半空。
霞光中形成了一副影象,邊角裝點著繁複的花紋,極盡絢麗;其中有無數上古文字滾動而出。
星河自動記錄畫面,巨細無遺。
數以萬計的上古文字川流而過,許久後,霞光淡去,黑色玉符掉了下來。
雖然外表沒什麼改變,但方源直覺它已經和先前不一樣了。
再次鑲嵌上去,並沒有再引發任何異象。
這意味著——
“導師,這東西的能量似乎耗盡了,可能需要充能才能再次使用。”
方源點了點頭。
合情合理。
雖然只是個推測,但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方源讓星河嘗試解讀這些文字。
現在收集到的上古文字,總量大約在十字之所以難以解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文字並不穩定,隨著時間推移,演變、更疊得相當迅速。
另一個原因:不同的地區、不同身份的人,往往學習、使用的不是一個體系、流派!
其中有些人,亂用諧音、借代、通假,更有人喜歡別出心裁、自己發明,對某個字約定俗成的寫法不屑一顧,自創一格。
這種不穩定性,在任何文明的早期都是普遍現象。
但方源對於解讀神龕中的上古文字,有著不小的信心。
這種文字十分類似於甲骨文,但比之更加成熟;以星河的運算能力,分析、解讀一遍,大約只需要十幾分鐘!
當然,這只是粗略的解讀,為了保證正確率,還需要更細致地推演、分析,反複驗證,並嘗試反向歸謬的操作,確保消除歧義和另解。
這樣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了。
方源和南宮琉璃並肩坐在神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