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斌先生,您等等!”
陳代斌回頭看著身後氣喘吁吁的年輕男子,一臉無奈:“張言,我說過,這次清廬,我一個人來就好了。”
叫做張言的男子用力的吸了一口氣,努力向前攀登了七八步,終於算是來到了陳代斌身邊。
張言擺了擺手,臉色紅白交替,左手摁著左膝蓋,右手對著陳代斌晃了一晃:“代斌先生,你先讓我緩幾口氣。”
陳代斌點了點頭,便四顧看了起來,同時用手中的錄影機繼續拍攝。
他現在所在的山頭叫做帽子山,其形似帽子,算是清廬第二個高的山峰。此山,在當地也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做“葬山”。葬山,顧名思義,埋葬死人的地方。
相傳,帽子山的風水好,清廬鎮但凡有名望的人,都會葬在這塊地方。但後因興火葬,漸漸地少有人選此山作為埋骨之地。加上後人久不祭祀,此山人煙,幾近於無。
張言緩過勁來:“代斌先生,您此番從臺歸閩,接待您,算是我的榮幸。雖然早先給你調研過此地的資訊,但我親自陪同,方顯誠意。”
陳代斌對張言恭維的話過耳即可,他可不會放在心上。處在他的位置,自然是能夠聽出張言話中的討好。他其實也不在意,親自來帽子山,也是為了給爺爺選個葬址,他老人家臨死前心心念唸的,就是從小長大的故土清廬。
“你休息好了吧?”
“休息好了。”
“行,那我們繼續逛一下,你把請來的風水師選好的地址給我,我再看看。”
“代斌先生,沒想到您對風水之術還有了解!”
“這有什麼?這是傳統的文化。”
······
“代斌先生,前面就是最後一處風水師標註的寶地,說是一處‘牛眠龍繞’的吉地,若您講您爺爺的墓葬遷到此處,定然可以護佑您升官發財。”
“‘牛眠龍繞’?走,快快去看看!”
待到了目的地,陳代斌一瞧,心底一陣高興。
這是一塊四周高,兩邊低的所在,行話可稱為“聚寶盆”。背後有個小土堆,寓為“大有靠山”。前方有塊小石墩,可名為“書案呈前”。左有茂密灌木群,名“青龍居左守財門”。右有石塊連成片,名為“右是白虎除凶煞”。
若是有人葬在此地,就可稱為“我自為寶盆中坐”。一條山溪自背後的小土堆繞高地小凹槽匯聚成一方小池塘,名為“福在肯前滿堂春”。周邊的觀音竹也是頗為茂盛,象徵此地福祿安康。
陳代斌本是緊蹙的眉頭,終於是在此地舒展開來。
一旁的張言看著陳代斌終於是一副開心的模樣,他舒了一口氣。
陳代斌圍著這塊地方轉了幾圈,發現並沒有人工處理過的痕跡,終是滿意地點了點頭:“張言,你找到的這個地方真的還是不錯,比前面幾塊地方好上太多!”
張言的臉上掛上了諂媚的笑容:“代斌先生能夠滿意,我榮幸之至。不過,這地方是風水師們尋到的,我什麼也不懂,只是從旁跑個腿,不敢居功。”
張言這話,看似退了一步,實則進了一分。陳代斌聽在耳中,自然會承下這段情分。
“那也是有你的一份功勞。”陳代斌看張言還有謙虛的意思,揮了揮手,“別再自謙了,回去之後我看看閩地是否有你適合的崗位!”
張言的臉上閃過一絲狂喜,但很快就收斂了。
陳代斌心頭讚道:“這張言還是‘懂分寸,知進退’的,稍加培養一下,也可以成為公司的得力干將。”
“代斌先生,這時候也不早了,我們下山?”張言試探性地問了一下。
陳代斌抬頭看了看天色,的確是有一些晚了:“可以,我們這就下山吧!”
······
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一般不太一樣,上山的路陡,下山的路緩。
陳代斌與張言並沒有原路返回,而是尋了一條較緩的路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