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秦國便能陳兵燕韓之地,對我大楚與魏國,形成夾擊之勢。”
“現在齊國中招,秦無論是否滅楚,魏國都將遭受前後夾擊,王翦此刻,必定已經抵達了韓地境內,魏國危矣!”、
“魏國一旦滅亡,齊國必不能擋,齊國若有失,我大楚……”
項燕此刻已經說不下去了,他能夠看出秦國的大概戰略意圖,卻沒辦法做任何事情。
無論秦國是否攻打齊國或者魏國,楚國都不可能出兵幫忙。
此時的楚國,可不是誰都像項燕一般,有著憂患意識,楚國上下還沉浸在大國無憂的情緒當中。
如今楚國擁兵超過六十萬,與秦國總兵力旗鼓相當。
所以楚國不怕秦國,楚國國君本就沒有進取之心,朝政基本上把持在屈景昭三大家族手上,壓根沒想過自己的國家,會成為秦國的下一個目標。
而魏國同樣如此,魏王此刻還在慶幸,自己沒有中燕丹的奸計。
對秦國向齊國發兵,甚至還持幸災樂禍的觀點。
在秦國,各地知曉公子扶蘇在齊地遭受刺客截殺,生死不知,紛紛嚷嚷著,要為扶蘇報仇雪恨,秦王順應民意,發兵十五萬伐齊,萬民無不稱頌。
齊國大王知道此事後,魂都快嚇沒了。
但他分辨不出,扶蘇遇刺的事情,究竟是誰幹的。
因為在扶蘇遇刺的時候,燕太子丹正在王宮,勸他聯合魏楚,合力抗秦。
但是齊王拒絕了,還專門派遣宮中內衛,將燕太子丹一行人,‘禮送出境’。
可沒料到他這邊剛把燕丹等人送走,扶蘇就在自己的都城,被人刺殺,緊接著就收到秦國大軍即將伐齊的訊息。
“燕丹,你好狠毒!”齊王此時恨毒了燕丹,他篤定這是燕丹的後手,逼齊國站隊,與秦國成為生死冤家。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扶蘇遇刺,與燕丹根本毫無瓜葛。
原本齊國在秦滅六國時,是最後一個被滅掉的國家,可如今卻因為擎蒼的橫空出世,排在了燕國後面。
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有擎蒼的影子,他在儘可能的改變,秦滅六國的順序。
提前對齊國用兵,好處壞處都十分明顯。
好處自然就是不必拉長戰線,滅燕的秦軍就在中山和燕地多處,擎蒼能夠直接從燕地徵召軍隊,進攻齊國。
而齊國自打被燕國滅國,田單復國後,國力一直沒有恢復,此時秦軍出擊齊國,能夠遭受到的威脅,將是微乎其微。
齊國滅,魏國就將是秦國囊中之物,歷史上王賁圍困大梁城一年的情況,而且最後還動用水淹才解決掉魏國,那種勞民傷財的事情,將不復存在。
至於壞處,就是稷下學宮那幫腐儒,還有孔聖人故地,該如何處置是個大問題。
不過跟好處比起來,這點壞處擎蒼要是解決不好,他也就別想爭什麼儲君之位了。
喜歡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請大家收藏:()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